1940年8月6日《美洲华侨日报》上刊登支持抗战声明。“沪讯寇谋越日急,图假道攻滇,挥军入越,弔(吊)民伐(罚)罪,阻寇保边,胜利可必,本报誓与全侨联合,共为后盾。”
昆明9月3日电(时文枝)在昆明市五华区新闻里社区,70岁的蒋玲华驻足南侨机工历史文化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的文化长廊前,目光久久停留在已故公公——南侨机工韩仕元的照片上。“当年,公公和战友们开着卡车,在‘二十四道拐’上闯生死关。平均每公里都有一位战友倒下……”泛黄的滇缅公路地图和旧照片,无声诉说着80余年前那段跨越时空的壮举。
硝烟散尽,许多南侨机工选择扎根云南。唐国常、罗开瑚等人在昆明市五华区新闻里社区安了家。彼时的巷口树下,老机工们常向后辈讲起滇缅路上的惊心动魄。
1916年,梁金山提前察觉矿洞存在坍塌风险,及时撤离人员,挽救了3000余名矿工的生命。英国女王因此电召他到伦敦会见,对其嘉奖,并委任他为银厂总管。
“通过海联会,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云南,捕捉商机,在云南投资兴业、生根发芽。”石云说。云南海联会成立30余年来,理事人数由不足百人发展至400余人,常年组织港澳台海外理事开展国情省情研修,为海外理事了解国情省情、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今年36岁的李樟煜,已经在残疾人自行车项目征战多年。2012年伦敦残奥会,他第一次实现了残奥冠军梦。接下来,从里约到东京,再到巴黎,他带着梦想破风前行,每届残奥会都有金牌入账。据介绍,李樟煜获得的各类国际赛事奖牌已有50多枚。
今年是中国和沙特建交35周年,两国共同举办首次“中沙文化年”,目前已在文化、艺术、教育、影视等多个领域举办了数十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沙中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领域合作不断推进。”叶海亚说,自中文纳入沙特国民教育体系以来,已有超过百所沙特中小学和高校开设中文课程,人文交流成为两国关系发展新亮点。“人文交流是加深相互了解、增进沙中友谊的重要纽带,期待双方开展更多丰富精彩的活动,续写千年丝路友谊故事。”
靳东,1976年出生于山东省,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国家一级演员,曾获得“青年五四奖章”先进个人、“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还是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