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夏扎大院成为承载历史文化的基地,通过引入唐卡画院等文化品牌,不仅为西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平台,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海鸥》之于莫斯科艺术剧院,就相当于《茶馆》之于北京人艺。”许子东坦言,自己还没有看过这部戏,“但我知道它很有名。斯坦尼当初导演完《海鸥》,就慢慢形成了一种戏剧表演体系,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像北京人艺有《茶馆》,一个剧院有一部这样的戏,它是一个永远的经典。”
在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工作的韩晨雪喜欢在蜻蜓FM上听武侠小说、悬疑探案类有声书,“以前以为有声书只是机械朗读,后来发现很多作品采用广播剧形式,声情并茂地演绎内容。”韩晨雪告诉记者。
然而,每当周末,陈政婷会带着轻松的小说读物,溜达到北京亮马河畔的“春风习习”特色书店。“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河景与绿荫,点杯咖啡,读累了就发发呆,是另一种‘充电’。”她说,她会伴着心境变化,选择不同的读书场所。
陈少炜表示,突击队师生通过采集霄南人文自然和鲜卑文化史料,目前已完成16套完整的品牌系统设计,开发互动游戏,并通过构建视觉识别系统、导视系统和IP形象,实现霄南古村落的跨媒体、多场景展示。“目前,我们开发的30多款侨乡鲜卑文化主题文创产品已投入生产。”
在全民阅读热潮中,年轻一代正成为阅读消费主力。各种新兴的阅读方式,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听有声书、视频看书、淘书社交……这届年轻人正爱上“花式”阅读。
同时,多家电影院因为《哪吒2》连夜翻新,许多观众“为了一块屏奔赴一座城”,去博物馆看动画原型,全国多地连夜为吒儿“上户口”,“电影+旅游”热度高居不减。
另一方面,蒙古人又常以征服世界的“天命观”自居,这种“天命观”只是一种抽象观念的表达。萧启庆先生曾指出,游牧人群向外征伐有一种王权神授的观念,以“天”为最高主宰。匈奴王阿提拉曾宣扬受上帝之命为世界之王,西突厥可汗室点密曾向拜占庭使者表达突厥人要征服世界,蒙古人更是声称受“长生天(腾格里)”之命要征服和统治世界,贵由汗印玺上刻着“天上之上帝,地上之贵由汗,上帝之力量,一切人类之皇帝之玺”。当然也有学者指出,蒙古人与汉人在天命观问题上也有共同之处。不过,蒙古人对于负有“天命”是要求臣服者履行实在的义务以确保其要求能得到实现,而汉人的“天命”则多体现在象征意义层面。蒙古要求臣服者履行投诚义务,而对于不臣服者则意味着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