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不缺国际和地区航线。2024年,乌鲁木齐机场累计运营定期客货运输航线共240条。其中,国际定期客运航线26条,与高加索地区三国与中亚五国实现全部通航,通航中亚航点数量为国内十大枢纽机场之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那场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的战争中,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各国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付出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代价。殷鉴不远,今天的世界依然很不安宁,战火在一些地区燃烧,地缘冲突此起彼伏,人道主义危机不时爆发,许多鲜活的生命不幸逝去……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5省(区)调拨3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
王萍萍介绍,当地成立了吉林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保护中心,打造了全省展览面积最大的抗日斗争纪念馆。“下一步,我们将切实提升抗日斗争纪念馆的展陈水平,继续深入推进文物展示与保护的系列建设,争创国家级的抗联遗址公园,全力打造东北抗联精神标识地。”
抗日遗址承载着军民抗战的记忆,是传承伟大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检察机关聚焦红色资源保护中多部门职权交叉,保护不力的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明确各方监督管理责任。推动行政机关将抗战遗址及纪念碑亭分别列入革命文物和烈士纪念设施名录,联合文物主管部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会签合作意见,实现对红色资源的协同保护,使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法治土壤中生生不息。
演出在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共同演绎的《黄河船夫曲》中拉开帷幕,磅礴的气势点燃全场。随后,合唱《在太行山上》《沂蒙颂》《南泥湾》等经典曲目轮番上演,深情的歌声诉说着军民一心、共御外敌的坚定信念;童声清澈的孩子们献唱《如愿》,为演出注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原创歌曲《李林,一面鲜红的旗》,致敬漳州抗日华侨女英雄李林,展现了先烈们的英勇无畏。香港长春藤合唱团带来的《东方之珠》,则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眷恋。民乐合奏《抗战歌曲连奏》以独特的民族乐器音色,唤起对历史的深沉记忆。混声合唱《不忘初心》映照百年征程初心如磐;《水润中华》以灵动旋律勾勒祖国秀美山河;《龙的传人》让民族自豪感化作沸腾的声浪,在每个听众心中激荡。最后,全场齐声高唱《歌唱祖国》,雄壮的歌声响彻剧场,将气氛推向最高潮。
2006年4月,还是外科医生的田爱军,接到了蒙古国南戈壁省汉博格德县医院的求助。“由于医疗条件较差,医生也少,该医院通过外事部门联系到我们。”田爱军回忆,那是医院首次派人出境义诊,“当时他们那里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这‘老三件’。我们带去的心电图机,派上了大用场。”蒙古国现有350余万人口,近半数聚居在首都乌兰巴托,优质医疗资源也多集中于此,偏远地区的诊疗条件相对落后。田爱军记得,牧民们听说中国医生来了,带着小板凳在医院排起长队,“四五天时间里,每天都要接诊六七十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