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降至13%;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距、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提高起征点,实际降低了税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等。
张先生说,因为网球人群的增多,网球运动关联经济也更加活跃。球衣、球袜、球包以及打球的各种装备和周边产品,包括网球训练课都在走俏。比赛数量的增加,更是提升了各地运动场馆的利用率。
体育赛事之所以能够迅速“出圈”,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动因。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体育消费便从大众的“可选消费”,进阶为“日常需求”。我国自2011年人均GDP突破该门槛以来,经济持续增长,2024年已达1.33万美元。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体育正日益融入日常生活,运动场所不断增多,群众基础日益广泛,这为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和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上位于门店的足部大数据采集分析仪器,只需15秒钟,就可以自动测量分析双脚的50多项数据并推荐适合的鞋款,消费者试穿下单后,数据立即传输到工厂的中控系统,门店后的智能化工厂车间即刻生产,一双鞋最快只要2小时就可以生产出来。穿上“定制鞋”后,几乎不需与脚磨合——这是记者在福建双驰科技有限公司收获的运动鞋“私人定制”体验。
去年,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画出国际航空枢纽的蓝图,提出“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
体育不仅是一种锻炼方式,更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突破口。各地借助“体育搭台、文旅唱戏”的模式积极推动消费升级。一些地方推出极具创意的配套活动,如为篮球赛观众赠送米酒、给马拉松赛选手发放带鱼,甚至衍生出“票根经济”等新形态,将观赛、参赛与“吃住行游购娱”紧密结合。以“苏超”为例,前六轮比赛监测的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个场景合计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显示出赛事经济的巨大潜力。
通过技术创新,信泰(石狮)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体化的针织鞋面上基本看不到拼接点。在该公司5G智慧车间,全自动针织横机满产运行。“新投用的经编生产线,一台经编机一天24小时可以生产鞋面网布300公斤以上,比传统机台的产能提升一倍。”该公司总经理蔡文榜告诉记者,该公司实现了数字化生产,机器自动拉纱线成布,一名工人能够同时管理5台机器。
沈阳9月10日电 (陈文韬 尹李梅)9月9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辽宁篇”在辽宁省沈阳市启动。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郭卫平,辽宁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隋青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辽宁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吴春耕主持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