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人说,就在霞飞路240号时代图书公司成立了“漫画界救亡协会”,随即成为对日寇作一回殊死漫画战的策源地。历史的一幕是这样拉开的:8月24日《救亡日报》创刊,9月20日作为附刊的《救亡漫画》五日刊在战火中诞生了,发行人鲁少飞,章乃器题写刊名,王敦庆作发刊词,编委会由创刊号的21人发展到41人。老人告诉我,这份率先创办的抗战漫画读物还单独发行,又增印南京、汉口和香港版,每期印数都在2万份上下,“成为抗战以来国内的唯一兴奋剂”,被誉为文艺界“抗战救亡中最强的一环”。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近年来广为传唱的民歌《鸿雁》,诞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
今年恰逢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建馆40周年,陈列馆正在积极筹备,争取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针对烈士埋葬墓区英烈纪念设施保护不力问题,检察机关通过军地协作协助退役军人事务局制定科学修缮方案,推动烈士墓就地保护。引入全国人大代表参与评估监督,确保修缮工作既符合法规要求又延续人文情怀,成功打造集纪念瞻仰、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精神传承于一体的开放式红色教育基地,实现历史记忆保护与红色基因传承的有机统一。
乌拉特中旗的医生们,与蒙古国南戈壁省的缘分,多年前早已结下。包括包伟棠在内,乌拉特中旗蒙中医医院和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的不少医生,早年就曾前往苏木娅的故乡开展义诊。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副院长田爱军,也是其中一位。
“二十四道拐”公路国家级抗战遗址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36年,是滇缅公路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援华物资经滇缅公路通过“二十四道拐”公路转运至抗战前线。“二十四道拐”公路也是中国远征军的必经路线,承担着为在缅甸作战的远征军运送物资的重要任务,保障了远征军的物资供应。2024年8月,“二十四道拐”公路两旁山体崩塌,持续垮塌的泥土石块滚落到“二十四道拐”公路,冲毁部分路面、挡土墙、排水沟,遗址面临损毁风险。
从6个创始成员国,到发展成为覆盖亚欧非三大洲26个国家的大家庭,上合组织已成为当今世界覆盖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合作组织。这次相聚,正是上合大家庭二十余载始终风雨同舟、携手前行的生动写照。
今年3月,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标识办法》指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必须添加显式和隐式两种标识。显式标识指可以被用户明显感知到的标识,隐式标识指在生成内容的数据中添加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