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一是建设高水平文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文化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协同体,聚焦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研发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二是运用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鼓励文化企业探索“科技+IP”模式,大力发展数字文博、沉浸体验空间等新业态新场景,积极开发高品质数字文创产品。三是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的广泛应用,使之成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有些地区出现了多个国际航空枢纽的格局。比如华南的广州、深圳,西南的成都、重庆、昆明,西北的西安、乌鲁木齐。但与成渝不同的是,西北地域辽阔,西安与乌鲁木齐距离非常远,两个枢纽生态位截然不同。”
在重庆市江北区纪委监委近期查处的一起银行腐败案件中,有“资金掮客”注册了数十家空壳公司,动用近300个账户对某金融机构负责人获得的贷款“回报费”进行流转腾挪。江北区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办案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行贿者与受贿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资金交易,而是利用“资金掮客”专业的金融和财务知识,通过繁复而又隐秘的专业操作,归集相关贷款“回报费”,供其进行炒期货和民间借贷等盈利活动。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就浙江实际而言,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相对分散。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针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强调要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指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独特的传统气质,才能传承下去”。他强调,建立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制度、公众和舆论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3年9月,习近平同志到兰溪诸葛村调研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时,对其整体性保护、村民与村落共存的保护方式给予充分肯定。2006年6月,习近平同志专题调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提到保护古村落时,再次肯定诸葛村“人人都是股东,人人都是文保员”的保护利用做法。习近平同志倡导的文化遗产全民共保理念及其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揭示了文化遗产保护“依靠谁、为了谁”的深刻道理,为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金钥匙”。
独特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成为年轻人消费的原因。一位20岁的大二学生因为滑板来到友谊商店,他喜欢这里自由又复古的氛围,“滑场和这些老房子很配”。暑期他一个月的实习工资4000元,除了买滑板和运动用品,一部分重要花销是去王府井的谷子店(售卖与二次元文化相关的周边产品商店——记者注),购买角色新出的周边。
在奔赴西部的青年中,有不少是学在远方的“西部娃”。他们有这么一个认识:“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帮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
今年5月,上海发布《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票根经济”纳入全市扩消费六大专项行动,旨在促进各领域节展赛会前后衔接、相互导流,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戏剧演出、艺术展览、体育赛事、交通出行等票根,能与其他消费门类联动起来,有效催生城市消费裂变。
“政出必行,要以诚信的态度对待人才政策落实。不可‘打太极’‘打折扣’,寒了人才的心。”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孙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