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分星火初燃、全民族抗战、敌后抗战、赤心可鉴、缅怀先烈五部分,通过抗日战争时期地质调查、与矿业发展相关的地质资料及史料,回顾了地质先辈不屈抗争、科学救国的光辉历程。其中突出展示了在全民族抗战阶段,地质工作者为保障西迁工业和战时经济资源供应,加强资源开发、勘测交通要道;为保障抗日游击战争和敌后根据地创建,开展煤炭、油气、盐矿等重要资源勘探,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申秉宸1926年出生,1941年入伍,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被编入淮北军区武装工作队,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小时候,一家人挤在一张炕上。房子冬天钻风、夏天漏雨,最怕下雨和地震。”胡杨木搭框架、红柳枝扎篱笆做墙体,内外墙抹泥巴,房顶铺芦苇的“笆子房”,是热合曼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房的记忆。
运力调配更精准。为匹配开学后激增的通勤、通学客流,轨道交通在运力调配上下足功夫。在开学重点日期间,不仅延长早晚高峰保障时间、加密发车间隔,还在各线路车辆基地储备充足备车与司机,随时待命上线;同时密切监测客流变化,遇大客流车站时,灵活采取加开临客、延长高峰运力投放时长等措施,动态缓解客流压力。
近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足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分区分类指导,细化实化措施,确保夏播作物种足种满,奠定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台湾同胞是中华民族一分子。为了民族解放、台湾光复,打败日本法西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最终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台湾随之光复,回到祖国怀抱。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就是要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希望广大台湾同胞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赓续爱国传统,秉持民族大义,维护胜利成果,坚决反对“台独”分裂,与大陆同胞共同追求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从佟麟阁路搭乘7路公交车,一路北行,街景如画,转眼便抵达赵登禹路。沿街由北向南走,一组浮雕映入眼帘。浮雕记录着赵登禹将军一生的重要时刻:从投身北伐,到率部抗日。在喜峰口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29军一部在赵登禹等将领的指挥下,以红缨大刀夜袭日军,最终夺回喜峰口阵地。根据大刀队英雄事迹谱写的歌曲《大刀进行曲》传遍全国,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1937年七七事变,赵登禹在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9岁。浮雕上那句“为国家扶正气”,简短有力,却重若千钧。
世界福建青年巴西联会会长邱秀华同样记得,儿时祖父常讲起陈嘉庚、司徒美堂等侨领筹款支援抗战的故事。当年,巴西侨界也组建了“华侨抗日救国后援会”,与世界各地3900多个抗日团体一起汇聚成抗战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