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官网介绍,四川绵阳是我国重要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邓稼先、于敏等9位“两弹一星”元勋和成千上万的科技精英在这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抗日名将孙蔚如是杨虎城将军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1933年,孙蔚如代表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与红四方面军徐向前部签订了“汉中密约”,约定“互不侵犯,反蒋抗日”,建立了川陕红色通道。“汉中密约”是国共两党首次达成的局部合作。1936年,毛泽东委托地下共产党员孙作宾致信孙蔚如:“知先生抗日情殷,愿赋同仇,甚感甚佩……今则西北大局益急,舍联合抗日无以自救救国,自即日起,双方即应取消敌对行为,各守原防,互不侵犯。”
7月下旬,地处南京的东南大学“汴上挑大梁”社会实践队和地处北京的中央财经大学“年画筑梦”社会实践队的学子们,不约而同地奔赴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探秘朱仙镇木版年画,助力非遗传承。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们在蓉城盛夏共赴一场体育“嘉年华”。当巴蜀韵味与世界风情呈现交融之美,赛场内外闪耀着情感共鸣的温馨瞬间,也见证着文明交流的动人时刻。
深化产教融合,筑牢“类型底色”核心支柱。职业本科教育核心使命在于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要、能解决复杂现场问题、推动技术工艺革新、兼具精湛技艺与理论素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此,坚守职业本科教育“类型底色”,关键在于将系统性、深层次、制度化的产教融合作为生命线。相关院校应联合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研实施策略、共建实训基地与产业学院,深入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实质性参与学校治理,如组建董事会或理事会等,赋予其在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师资评聘中的适度决策权,确保人才培养紧跟产业发展脉搏。打造共生型产教融合平台,超越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建设集技术研发、工艺攻关、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形成“教学—生产—研发—教学”闭环,做到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升级同步迭代,破解职业教育滞后性难题。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多个特色产业学院,将企业真实研发项目嵌入课程体系重构、教学评价与反馈、质量保障等教育教学环节。推动项目化教学变革,以源自企业的真实技术问题或工程项目为载体,重构教学内容与流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整合知识、锤炼技能、涵养职业精神。可以说,产教融合是打破教育与产业藩篱、促成二者紧密联系的桥梁,也是职教本科区别于普通本科最鲜明的标识。
作为生态环境部聘请的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环保社会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深有感触:“在我们开发的手机应用程序蔚蓝地图上,公众以前反映污染问题,现在晒碧水,身边的河湖重现生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越来越多。”
和平弥足珍贵,需要我们共同守护。继承和弘扬飞虎队精神,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愿我们以团结信念和实际行动,传承这份跨越历史的友谊。
“在哈尔滨品西餐,在大庆吃坑烤,到齐齐哈尔直奔烤肉店。”北京游客陈宇星展示着社交媒体推荐的“高铁美食地图”。哈齐高铁不仅拉近了时空距离,更激活了沿线冰雕雪塑、石油研学等特色资源,促进了人才流动与产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