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琴”号深海ROV加装于“中山大学”号科考实习船船体。这套ROV针对深海探测场景研制,具备自动定向、悬停定位、自动巡线等智能作业能力,搭载高清摄像机、多功能机械手、高分辨率侧扫声纳、探测传感器。6000米深基本覆盖了全球85%的海洋,装配“海琴”号,使“中山大学”号跨入我国少数拥有6000米级深海ROV的科考船行列,可近海底长期开展海洋环境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新物种发现、基因获取等深海科考工作。
广州8月15日电 (许青青 郑钰)据中山大学15日消息,“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近日从珠海启航,前往南海海域开展海试和科学应用试验。本航次由中山大学牵头组织实施,航期25天,将开展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琴”号首次深海试验,实现科考船对深海科研目标的精确定位观察和样品获取。
2021年6月起,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受中共中央委托,围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专项监督。这是第一次对具有流域性特点的国家重大战略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监督。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认真谋划、深入调研、坦诚建言,深度参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围绕水体修复和保护、船舶港口污染防控等八个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截至2024年底,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已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意见建议近30份,向地方党委和政府反馈意见建议近2000条,为推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信天翁是一种善于利用风的鸟,既能在空中翱翔,又能潜水捕鱼。以它为名,是希望航行器能凭风借力,航行得又快又远,也能潜进深海。”李彦君介绍,“信天翁”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海洋探测装备,升帆时利用风力,收帆漂流时吸收光照发电,低能耗的设计使其能够长距离行驶,最大下潜深度达1000米,可在台风、中尺度涡等复杂气候、海洋环境中开展科学观测。
面对慢病高发与年轻化的严峻态势,慢病防控不能只靠医院治病,而要构建“全周期、多维度”的防控体系,将防线从治疗前移到预防,从个体延伸到社会,形成“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共治格局。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快节奏的工作状态挤占了运动和休息时间,便捷的外卖与快餐成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生活日常无形中构成了影响健康的潜在风险因素。
沈希约离家,赵慎一虽知道实情,但在给丈夫的信中只说燕“做生意去了”。沈希约离开上海后,先是到茅山财经处,后调动到江宁县,先后担任赤山区财经股长,青龙区副区长和代理区长,秦淮区副区长兼区委书记等。这段时间,他改名沈谊,在战地克服困难、艰苦工作,提升社会经验和斗争能力,革命生活充实且愉快。1944年1月31日,他化名“赵海洲”,给家人写了本文开头的这封信,信中他对自己参与的事业满怀热情,对光明充满向往:“因此我们心地充满了快乐,像涨满了风的帆,带着歌声前进。青春不但充满我们的心胸,而且使我的心快乐的跳荡着前进!”当然,他也知道自己随时会面临危险,而他无所畏惧,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不幸的事是不常来的。尤其这里环境是很安全,意外的事是不会有的;但是万一光临到你亲爱的儿子的头上时,那么,爸!妈!你们不要痛心!时代本来是无情的,我希望你们能瞭解我,并且同情我,赞许我的行为!我是为了我们的后辈、我们的子孙,和以后的人类,去夺取幸福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