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
“投资于人”是相对于“投资于物”而提出来的,体现“见物更见人”的投资理念。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基础设施、厂房设备等“物的投资”立竿见影,极大助力了我国经济起飞。现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了新阶段,铺摊子、上项目的老路子难以持续。202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达52万亿元,放在全球来看也是“大块头”。然而,投资效率却在下降,从2008年到2023年,我国增量资本产出率由2.84攀升至9.44,表明增加产出所需的投资明显变多。同时要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自身健康、美好体验、能力提升买单,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住房、保险等发展型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且带动放大效应明显。传统“物”的投资边际收益递减与“人”的投资乘数效应对比日益彰显,投资重心就要从“物的积累”转向“人的发展”。
当地时间9月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份附有袭击视频的帖子,称在国际水域针对已确认身份的“阿拉瓜火车”组织“贩毒恐怖分子”发起袭击,造成“11名恐怖分子”死亡。这也是美国首次采取军事手段打击疑似“运毒船”。
初秋的沈阳,阳光带着微微的暖意,穿过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那扇雕花木窗。我站在小院里,听着墙外马路上汽车驶过的鸣笛,忽然觉得这方闹中取静的院落像艘泊在时光里的船——舱里载着的,是九十多年前烧得正旺的烽火,更藏着一道穿越党派、阶层、民族的精神纽带。青砖灰瓦的院落在周遭的高楼间显得格外沉静,墙角的爬山虎顺着斑驳的墙面往上攀,叶片上还沾着昨夜的露水,恍惚间像是能看见当年不同身份的人们,披着晨雾走进这里的身影。
当代职场文化建立在康德式个人主义的道德哲学之上。也就是说,在职场中,个体是自由的,可以通过努力澄清自我身份和实现个体价值。但事情的另一面是,为了达到目的,任何竞争原则、利益原则都是可以接受的,乃至是必需的。从本质上来讲,当每一个职场人越来越倾向于保护自我的权益,职场文化就必然会走向分裂与对立。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都不能信任他人。
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韩中经济文化教育协会理事长申京淑、韩国中国语教师会会长柳俊荣出席。来自韩国各地的26名中学生将以“小记者”身份赴北京、云南参访。
然而,反对张水华,甚至是要求“惩罚”张水华,或许能让很多身为职场人的网友找到情绪的出口,却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当职场环境变成了霍布斯式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当职场文化建立在了马基雅维利式的利己原则之上,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感”,在职场中获得的任何成果也都是不可靠的。
刚过去的这个夏天,1400余名陕西青年踏上西部计划的征程,近700人奔赴新疆——他们中,有想“亲眼看看课本里的大西北”的海南学子王广英,有背着近百斤行囊的农业专业研究生王宜熊,也有坚定地说“西北人的使命,就该是建设西北”的陕西姑娘贾欣。跨越四千公里,近年来陕西已有近7000名青年,踏上服务边疆、奉献青春的征程,他们中380余人选择扎根基层,传唱属于青春与热土的时代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