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服务群众更精准,切实减轻群众和企业诉累。第一批示范文本推行后,各地法院通过“线下实体化指引+线上数字化赋能”协同推广示范文本,指导各类诉讼群体做好填写工作,让人民群众看得明白、用得方便,通过应用示范文本精准表达诉求,高效解决纠纷。案例4中,听力残疾人林某应用要素式起诉状快速立案、高效调解,实现诉讼“无障碍”。案例5中,两家中小企业选择应用统一规范的示范文本解决买卖合同纠纷,不仅促推实质解纷,更修复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重建商业信任,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案例6中,法院依托示范文本进行“上门普法+立案指导”,助力批发市场众多商户有效提高依法解决纠纷能力,切实减轻诉累。案例7中,一位菲律宾籍女士选择应用示范文本在境内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有效破解中文书写困难、中国法律不熟悉带来的诉讼难题。
熊某前往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要求立案,表明其已向鉴定机构申请对其伤残等级进行评定,鉴定机构已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但不清楚自己能主张哪些合法赔偿项目,也不清楚诉讼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诉讼服务人员根据熊某描述的情况,指导其填写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要素式起诉状。熊某依据示范文本列明的诉讼请求和依据,了解可主张的赔偿范围,根据自身情况勾选了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并根据示范文本的提示提交了交通事故认定书、医疗票据等证据材料,当场完成立案。法院在向姚某、某保险公司送达应诉材料时,引导姚某及某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提交要素式答辩状。在要素式答辩状中,姚某表示由保险公司在投保范围内予以赔偿,没有其他答辩意见。某保险公司对熊某的诉求逐一回应,表示熊某主张的护理费、误工费金额过高不予认可,且其不应承担鉴定费。
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近年来,公安机关深入研究电诈犯罪“两卡”、通信链、资金链等领域打击治理工作,打通行业壁垒,堵塞监管漏洞,提升精准识别能力,有效提升反诈工作质效。同时,会同银行、通信等部门持续推进行业治理,健全完善预警劝阻工作机制,织严织密防控网络,最大限度预防案件发生。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化“国家队”意识,努力以优秀作品向着艺术“高峰”不断攀登。
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示范文本应用工作,进一步提升精准服务能力,完善在线填写等智能辅助功能,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示范文本应用服务供给,持续优化示范文本内容,畅通意见建议反馈渠道,让人民群众在应用示范文本过程中有更多获得感。
某物业公司经理应某作为诉讼代理人,来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询问能否提供简易的诉状模版,方便其准备起诉材料。诉讼服务人员引导应某到智能诉讼服务区下载电子版起诉状示范文本,并现场指导填写要点。三天后,应某携带批量制作的176份要素式起诉状来到法院要求立案。立案后,经当事人同意,委托江西省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和南昌市青云谱区人民法院联合设立的物业纠纷源头治理工作室开展先行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