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圣君信俗”发源于尤溪,在台湾北、中、南有众多分支,如今已成为“海丝”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与窗口。尤溪积极发挥乡亲、宗亲、姻亲及民间信仰的纽带作用,不断增进两岸民众同根同源、同文同宗的血脉之情。
“受到表彰,站在领奖台上,那种光荣与神圣,令人心潮澎湃。”获评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最美教师”等称号,河南新乡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教师任明杰感触很深,“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我扎根乡村、不断前行的动力。”
“联合镇项目是我参与过的乡建工程推进最顺畅的,当地政府的执行力令人印象深刻。”张孟珠如是说。她从联合梯田的曲线中汲取灵感,秉持“微改造、小投入”理念,相继打造出青银书吧、农耕文化长廊等特色空间,还创新引入“时间银行”互助机制,引导村民参与公共服务,搭建起乡村代际沟通的桥梁。
李振说,“我们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完成招手、握手、比心、打太极等各种动作,同时借助大语言模型,可以与新生进行实时的问答互动。我们将机器人引入到迎新活动中,也想要激发学生对于前沿技术的兴趣,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自身的专业与机械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跨学科的融合,为新生开启我们科创教育的第一课。”
“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
山区学校教育的差距在缩小,但家庭教育的短板依然存在。不少留守儿童依然缺少陪伴,不少山区家长还不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老师可以多奉献,但父母的角色不可替代。
站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96岁的夏淑琴老人默然垂泪,满是皱纹的手轻轻描画着亲人的名字。那段沉痛的记忆,在她的生命中已延续80多个春秋。
在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未来教室”,学生们被分成若干个小组,跟着信息科学老师一起“初探人脸识别”。学生们通过几个互动小游戏了解人脸识别的关键要素,比如通过不同角度、是否戴口罩等,来检验机器能否识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