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毕依帆向记者介绍,“元宇宙探戡队”项目始于2023年,旨在为两岸青年搭建线下交流平台,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本届活动聚焦“胡同与四合院”,要求青年在实地探索后完成创作任务。毕依帆表示,两岸青年不光参访旅行,还要创作作品,这种“极限挑战”让他们更珍惜此次旅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是文艺工作者必须肩负的历史担当。
中国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的研究认为,北方的湿热加剧并非短期现象。40年间,中国北方的平均湿球温度,每10年上升0.23℃,显著高于南方的0.07℃,中国南北方平均湿球温度正在收窄,这表明南北方的湿热程度日趋接近。
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5国际草原与草业大会7月11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开幕,大会以“三生融合,科技助力”为主题,“三生”包括生态、生产、生活,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百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580位专家学者参会,交流研讨国际草科学相关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动态。
和中国一样,今年夏天,许多国家也都在经历高温的“烤”验。上个月,欧洲被一道看不见的火线点燃。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公报,西班牙南部出现了46℃的高温,法国南部也出现了超过40℃的高温。7月初,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波黑等多国,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
“从骑楼老街到老爸茶馆,我看到了一个城市如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香港都会大学学生唐泽天表示,不论是骑楼建筑里的文创店铺,还是茶餐厅中融合南洋元素的新式甜品,都使他看到了海南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再创造,以及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姿态。
不同于常规结婚登记点的设计,君生楼内部是古代唐风的喜庆红色。5月20日,这里还专门举办了新人乘专属地铁婚车穿越铜官窑、领取结婚证的集体活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魏科:现在高温预警主要是根据温度来做的,各种颜色预警里面都没有提到湿度,我觉得应该加进去。因为温度加湿度之后,得到的人体感觉温度,一般在夏季高湿天气的时候它会远远大于实际的温度,确实应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