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
南珠高铁玉林北至岑溪东段正线全长84.759公里,目前施工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路基土石方工程完成99.7%、桥梁工程完成96.0%,隧道工程完成99.7%,站后“四电”和站房工程正有序推进,无砟轨道工程已启动施工,预计明年建成通车,届时将进一步改善桂东地区交通条件,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完)
同时,在“片区村晚”中,铁佛寺守护人王改英讲述铁佛寺的过往;高平秧歌传承人牛秋枝一亮嗓子,那带着泥土香的调子便漫开来;米山派出所的民辅警陈鹏辉、许晨鸣说起暴雨中救人时的心境……15名特邀嘉宾,讲述着非遗的传承故事、立足岗位的坚守故事、扎根基层的奋斗故事。
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有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护航,才能防止过度索取、肆意破坏,确保“取用有节、行止有度”。
“学校建设全国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新增西部地区专项咨询室,受到广泛好评。”哈尔滨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卢浩泽介绍,截至目前,该校超过80%的西部就业毕业生投身国防航天、基层治理等领域。
35场演出、2000余名民众登台、15万余人次线上围观、8万余人次线下捧场……一个多月以来,山西晋城高平市米山镇举办的“礼赞山河乡约盛夏”消夏“村晚”,如同一簇热烈的火苗,在全镇25个行政村次第点燃,用歌声、舞姿与故事,绘就出一幅乡村盛景。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从“万物并育”到“和谐共生”,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拉顶、压腿、下腰、打虎跳……午后的岑兜高甲戏传习所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七八个孩子跟随高甲戏老师洪德文练习基本功,不一会儿已是汗流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