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因其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造成大量巴方人员伤亡和严重人道主义灾难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谴责,其最主要盟友美国则一直予以政治和军事支持。
于是,当中华文化的光华在华文学校的朗朗书声里照亮她,当爱国主义的思想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里浸润她,当追求进步的薪火在上海爱国女中的氛围里淬炼她,当共产主义的理想在北平民国大学的熔炉里点燃她——这一切,让那早已深植于心的民族意识破土而出拔节生长。
真正知识危机的问题其实是更加深化的。在这种断裂当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连接?甚至可以说它是某种中间物。鲁迅曾经用过中间物这个概念,包括人也是一个中间物,恰恰这个中间物的“中”,很多时候其实是有一个接口,包括中道、中庸、中间道路、第三只眼睛。这个时候知识分子应该起到一个连接的管道作用,或者提供一种视野、一种角度,而不是煽动情绪、贩卖焦虑或者“撒娇”,这需要非常严肃的对知识的责任感。关于知识分子的命运和道路,并非零散的、从天而降的,或者像恐龙一样突然就没有了,而是有一条有迹可循的脉络。现在,我们更是到了“却顾所来径”的时候。
根据中国兽医协会指导发布的《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2024年,宠物数量超过1.2亿只。而根据新华社报道,每年有数百万只宠物死亡。
一次次追思缅怀英雄事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那些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敢于抛头颅、洒热血,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
今天的媒体空间已经是一个各种各样的人争夺话语权的博弈场所,而传统知识分子屡战屡败。每年B站有百大UP主授奖庆典,我很感叹,除了罗翔,除了刘擎,其他98位几乎都名不见经传,有兽医、气象预报员、监狱的看守,五花八门你能想到的,都能成为百大UP主。我想找找我的位置在哪里——千名、万名之外。当然他们也提供知识,这些知识是我们在教科书里、在传统媒体上得不到的。通过他们我们窥见非常丰富的生活,我们知道了世界这么大,可以通过他们看一看,不必自己去看。包括“忽左忽右”这样的播客,也成了我们获取知识的窗口。
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连指导员转战千里至柏林的毛岸英,以柔弱之躯全程经历苏联卫国战争的女记者胡济邦,冒险开辟驼峰航线的美国飞虎队,把宝贵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叶,南京大屠杀中竭力保护难民的德国商人拉贝……
2013年冬,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临沂,重温沂蒙人民拥军支前的事迹。蒙山高,沂水长。当年,这里的老百姓用乳汁和小米粥哺育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