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县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6.48%,较2022年提高1.7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31:1,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实现趋势性变化。”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质量强国建设步伐坚实,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质量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十四五”以来,国家层面推动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标志着宏观质量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全国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的质量服务网络。五年来,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生活性服务、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提高到85.86、81.33、81.62,反映出我国质量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同时,通过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累计实施重点攻关项目4271个,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1.8万个,有效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质量提升行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
近日,在临夏县牛羊市场走访中,无论是手势议价,还是电子屏前的高效结算,两种模式虽形式不同,却都围绕着“公平公正透明”的不变规则,交易员作为“牙行”的核心职责,始终是为买卖双方搭建可信的桥梁。
1943年6月30日,时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的黄骅在新海县大赵村主持军区会议时,被叛徒杀害,年仅32岁。为纪念黄骅烈士,1945年9月,新青县(1944年1月新海县和青城县合并为新青县)改名为黄骅县,1989年改称黄骅市。
今年以来,洛阳桥及周边老街共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热闹的市集、丰富的非遗体验和本土文创,正在让老街从传统的生活空间转变为兼具人气与活力的文化新地标。
“我们卖的不是景点门票,而是一种生活方式。”鹅湖镇相关职能机构负责人表示,通过“文旅+”的跨界融合,度假区正在打造“处处是场景,时时能体验”的全域度假环境。这种理念下,“甘露青鱼”从农产品升级为“寻鱼线路”的主角,听吴歌、看锡剧等非遗体验走进了游客的度假日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是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五年。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发展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能源消费“逐绿前行”,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将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这“一增一减”大大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我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十四五”期间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为全球低碳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