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参展热情之高、成果之丰富,充分反映了人们对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迫切需求。当前,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美国向全球发起贸易战,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展会上发布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和相关指数显示,全球供应链韧性相对脆弱。2018-2024年间,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和创新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1%、7.7%和13.7%,而韧性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3.4%。在这样的背景下,展会的高人气证明了一个硬道理:人们需要“链接世界、共创未来”。
建好服务阵地,让新就业群体更有归属感。近年来,各地涌现出很多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的地方,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能提升大家的归属感。新就业群体来源广泛、流动性强,要聚焦他们的工作生活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政策。要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更加贴合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比如,很多外卖骑手希望驿站提供吹风机,因为雨天在外跑单子,手机可能进水、头发也会湿。广大消费者的一个微笑、一句理解、一次感谢,也能增添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成就感。多一些耐心宽容,少一些焦急催促,社会将因互相理解而更温暖。
稳在哪?还体现在“菜篮子”产品供给的充裕上。生产上看,上半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比均有增长,7月上旬在田面积1.1亿亩、旬产量2623万吨,同比增长110多万亩、170多万吨。近段时间,我国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对“菜篮子”供应是个不小的考验。为此,山东等地多措并举保障蔬菜供应,如通过夜间采收和预冷运输等。作为“菜篮子”里的另一重要品类,猪肉的市场动态同样备受关注,我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占肉类的六成左右,可以说“生猪稳则畜牧业大盘稳”。据监测,6月,全国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比上个月降低了0.8%,预示着七八月份的生猪出栏量将有所减少,有利于猪价稳定和养殖盈利。
然而,全国范围内仍有许多古镇未能幸免于破坏。一些地方在上届政府任期内拆除老城,下届政府又试图重建“仿古街区”,结果既非真实历史遗存,也无法形成文化认同。这类“假古董”无法还原古镇的真实面貌,也难以获得公众认可。
“有些地区出现了多个国际航空枢纽的格局。比如华南的广州、深圳,西南的成都、重庆、昆明,西北的西安、乌鲁木齐。但与成渝不同的是,西北地域辽阔,西安与乌鲁木齐距离非常远,两个枢纽生态位截然不同。”
我国地方立法在实践中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有的地方也曾出现过违背上位法规定、立法“放水”等问题。耕好改革“试验田”,立法工作除了要做好“加法”,还要做好“减法”。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能修改的则及时修改,宜废止的则及时废止。防止不合时宜的法规条款束缚改革步伐、迟滞改革进程,有助于增强改革决心、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
“对内带动浙江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对外让发展红利更好惠及沿线国家人民,中欧班列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