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之举。城市发展动力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城市之间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发展水平等各不相同,但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设缺乏特色、风格单调,出现“千城一面”、产业同质化等现象。如果都集中在几条赛道上,各地不仅难以施展所长,还会带来资源浪费。应当看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风貌,这是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因素、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长期积淀形成的。找准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做到“因风吹火,照纹劈柴”,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错位发展,才能增强城市发展的动力活力。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就要推动城市发展动力从过去依赖传统要素驱动向依靠特色优势驱动转变,更加注重特色发展。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各展所长,能够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并形成城市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
赵传东告知,航天员飞天需要综合条件,未上太空虽有遗憾,但这段经历给了他丰富的“人生内容”。他现在以所经历的体验,来从事科普工作,让更多孩子对星辰大海感兴趣,这也可以说是以某种方式弥补自己的遗憾。
9月2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的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
多位国际人士和外媒记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此次峰会是一届友好、团结、成果丰硕的峰会。峰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安全、经济、人文合作和组织建设等24份成果文件,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指明前行方向、注入强劲动力,将推动上合组织迈入更加团结、更重协作、更富活力、更有作为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中国是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者,同样是坚定的行动派。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中国将深入落实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一系列行动举措,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贡献更多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书写多边主义新篇章,开辟国际关系新境界。
新华社快讯:9月2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三场记者见面会,请日本籍八路军老战士小林清之子小林阳吉,法国医生贝熙叶之子贝石涛,苏联元帅瓦·伊·崔可夫之孙尼·弗·崔可夫,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英国友人大卫·柯鲁克、伊莎白·柯鲁克之子柯马凯等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介绍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认识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习近平指出,中乌是友好近邻和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中方支持乌方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愿同乌方一道加快发展战略对接,扎实推进中吉乌铁路项目建设,在联合科研、绿色能源、医疗卫生、应急管理、人工智能、减贫等领域加强合作,扩大文化、教育、旅游、地方交流。双方要用好中乌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合力打击“三股势力”,共同应对安全风险挑战。
这些天,行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天桥横幅、沿街彩色道旗上,“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等标识格外醒目。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核心内涵的“上海精神”,成为此次峰会的一个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