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口岸城市珲春,来自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游客伊万在这里自在购物、休闲,还有一些俄罗斯游客则为体验中医理疗而来。每天清晨,黑龙江黑河的早市上,中国摊主们熟练地用俄语吆喝,摊位前俄罗斯顾客挑选着新鲜果蔬,不远处的超市里,中国游客的购物车里堆满了巧克力、伏特加、紫皮糖等俄罗斯商品。这一幕已然成为这座中俄边境小城的独特风景。我们将视线投向更远处会发现,在伊尔库茨克的传统木屋里,中国游客与俄罗斯家庭共进晚餐;在北京胡同的四合院里,俄罗斯游客在学习书法……这些充满“温度”的互动,正一点点夯实中俄两国交往的民间根基:通过亲身体验,俄罗斯游客认识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国游客也感受到俄罗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活力。
地铁站外300多米便是国家自然博物馆。这家博物馆以动物、植物、化石等为蓝本,推出书籍期刊、玩具模型、文具、生活用品等近500款原创文创,打造“文创世界中的大自然”。文创店员工告诉记者,暑假期间,国家自然博物馆一票难求,许多没约上票的游客惊喜地发现了地铁站里的文创店,给家人带回文创“特产”,也算弥补一点遗憾。一位来自甘肃的女士让店员印象深刻,“她上午来买了熊猫玩偶,下午又带着女儿来逛,第二天离开北京之前又来逛了逛”。
“单独开设科学教育专业能够突出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科学教师的招录、评价和队伍稳定性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从学科设置的角度,对通过开设科学教育专业培养一线科学教师,我个人存在一定的疑虑。”陈征说,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涉及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工程与技术等诸多学科,如果按照传统的专业建设思路,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难以涵盖所有学科。
“我们格鲁班到松赞林寺与高僧辩经,这是检验我们学习成果的好机会。”格鲁班班长安吾春尼说,通过与寺庙的互动,还增进了藏传佛教寺庙传统学经与现代院校学衔教育的交流。
在辽园镇,这个开朗的姑娘早已成为大家眼中的“开心果”。闲暇时,她会带着村民们研究直播带货,和朋友们采摘当季鲜杏。当地老乡夸赞道:“刘丹来了以后,连杏都比往年更甜了。”
9月新学期伊始,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科学教育也开启了新的篇章。有的学校把科学课作为“开学第一课”,将机器人、航空航天、军事兵器等领域的科技知识融入课堂;有的学校将教室搬到校外,带领同学们实地参观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实验室,直观感受科技魅力;北京、天津、杭州、西安等地的中小学则正式拉开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育的序幕,让科学教育跟上产业变革的步伐。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经历抗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对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追求。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毛泽东同志曾豪迈地说:“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