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到农村,从公园到社区,从线上到线下,从传统到数字……如今的甘肃,正通过挖掘红色法治文化,巧妙打造各地独具特色的网络普法品牌,让人民群众在“指尖上”获得法律知识,彻底打通网络普法和群众之间“最后一公里”。
五十年春风化雨,中欧从相识到相知,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合作之路。“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段跨越山海与制度差异的关系,如今已不仅是一份经贸数据的增长图谱,更是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之间思想互鉴、理念交汇的深层对话。
记者在天河领展广场走访发现,商场电影院位于8楼,而位于负一层的九木杂物社就有周边衍生品在售。店长透露,他们从7月底至今已陆续上架24种衍生品。“这些衍生品大概在上架一周后才开始热卖,很多人是看完电影后过来购买,在电影单日票房破亿元后,衍生品明显也被带火了。”
强创新、提质效,是“十四五”经济答卷的厚重底色。五年来,广东融合技术与产业优势,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人工智能主导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校企协同的产教融合生态推动电子、半导体等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质量强国建设步伐坚实,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质量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十四五”以来,国家层面推动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标志着宏观质量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全国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的质量服务网络。五年来,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生活性服务、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提高到85.86、81.33、81.62,反映出我国质量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同时,通过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累计实施重点攻关项目4271个,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1.8万个,有效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质量提升行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
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那是2019年大年初二,天空飘着雪花,黄骅市烈士陵园一位值班人员打来电话,说是有位被寄养在老乡家的八路军首长的后人,想和我联系。”黄鲁彬立刻按照电话号码打了过去。
黄静静看中的,还有实体店的面对面互动和延伸服务。“店员能详细介绍产品,导购服务也很专业,另外还可以听听老客户的真实反馈。”黄静静说,店里还开办了自营的小儿推拿服务,每天都有4名持证上岗的专业推拿师在岗,自己会定期带两个孩子来推拿,感觉确实有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