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模的扩大得益于两国政策的支持。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元首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早在2012—2013年,中俄就互办了旅游年。2024年5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共同出席2024—2025“中俄文化年”开幕式,中俄旅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9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外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外国游客在华办理住宿登记、支付、通信、获得语言服务等方面的便利度显著提升。两国航空公司还通过加密部分航线、提升航班频次以满足两国旅客出行需求。据俄方统计,2024年10月底至2025年1月底,中俄间固定航班执飞班次达4600余次,平均每周380余次。签证政策、入境管理、旅游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等一系列利好,令双向人员往来通道更加顺畅。
吕梁学院党委书记薛晋文作总结发言时表示,将带领主创人员综合分析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让这一作品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一堂思政大课,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发挥出更大的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美育价值。”
李秀菊认为,大量开展高质量的科学教育研究是科学制定课标、编写高水平教材的基础,这需要充足的研究队伍。而我国科学教育研究人才非常缺乏。
这些联动早已不只是“凭票打折”,而是深入理解了年轻观众对情绪价值的需求。在《锦衣卫之刀与花》的联动活动中,比起折扣券,观众更喜欢“锦衣卫拌饭,闲人闪开”这样的互动;在上海大世界,特调的“剧迷特饮”则让演出的情绪能够延展到剧场之外,成为社交媒体里的分享素材。年轻人要的并不是一次性消费,而是融入感、参与感和认同感。他们乐于把一张张票根串联成城市漫游的路线,把观演变成一次完整的生活体验。有人戏称,这是一种“文艺特种兵”式的生活方式。
“有些地区出现了多个国际航空枢纽的格局。比如华南的广州、深圳,西南的成都、重庆、昆明,西北的西安、乌鲁木齐。但与成渝不同的是,西北地域辽阔,西安与乌鲁木齐距离非常远,两个枢纽生态位截然不同。”
消息称,迪雅里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此前向媒体发布的古特雷斯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的讲话已经概述了这一点。古特雷斯强调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重要性。古特雷斯对全球治理倡议表示欢迎。
数据显示,免签对入境游的促进效果显著。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此前表示,自中国对多国单方面免签以来,对入境游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来自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能够以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
此次试点聚焦住院患者照护需求,首批确定18家三级医院参与,覆盖武汉、宜昌、十堰、襄阳等城市,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十堰市太和医院等医疗机构,重点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住院患者提供规范化、专业化生活照护服务,着力减轻家属陪护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