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抗战馆内,一面巨大的玻璃幕墙令人肃然起敬。墙上镌刻的“川军30万,壮丁300万”的数字,仅仅是抗战序幕拉开时的统计。随着讲解员的叙述,更多数字浮现出来:全民族抗战期间,出川将士达350多万,64万余人伤亡,这个数字占全国军队伤亡人数的五分之一。我站在这面数字墙前,久久不能移步。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破碎的家庭。这些数字不仅属于川军,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他们中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但更多的是农民、工人、学生。在民族存亡面前,所有的政治分歧都让位于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人。这面数字墙,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深刻、最悲壮的注脚。
从历史烽火中走来的中国,深知和平之珍贵、发展之不易。因此,中国以行动守护安宁,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包容消弭分歧。和平发展这条路,中国不止于言,更践于行;不止于一时,更行稳而致远。
西安9月21日电 (记者 阿琳娜)“关学与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20日在关中书院举行,专家学者共解关学研究难题,共商书院文化发展大计,共同见证关学研究院揭牌成立。
转入飞虎奇兵馆,展柜中一枚厚重的飞虎队铜鹰标识格外引人注目。这只展翅的雄鹰,曾是抗战时期最令人感动的符号之一。展览资料显示:这支由美国志愿人员组成的航空队,在1941年至1942年间,为保卫中国西南地区的空防和至关重要的滇缅补给线,与日军展开了英勇搏斗。这枚铜鹰不仅是军事标识,更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象征。它无言地诉说着:中国的抗战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世界正义力量紧密相连。当绘有鲨鱼嘴图案的战机翱翔在中国天空时,它们带来的是希望,是全球正义力量共同抗击法西斯暴政的坚定信念。
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
有矛必有盾。如何对付这些无人机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军队、治安行政力量等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付这些无人机主要包括“硬摧毁”和“软杀伤”等手段,“硬摧毁”主要使用火炮、导弹和激光武器等直接摧毁无人机,“软杀伤”则主要使用电子干扰让无人机失能。
1943年11月18日,常德会战爆发。疯狂的日军放火将常德城化为焦土。城区疫情随着常德城的毁灭而结束,但是,常德周围广大的乡村地区,仍在鼠疫的笼罩下。无数受害老百姓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因何染病。
针对目前的旱情,河南省水利厅于6月14日17时将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细化落实各项供水保障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