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由中俄双方混编组成的联合指挥部,已经根据演习计划和演练方案组织图上推演,聚焦组织形式、兵力协同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沟通,修订完善演练课目方案、安全预案,并围绕水下攻防、援潜救生等相关课题组织专业交流。
“此刻,距离十五运盛会开幕已进入倒计时100天冲刺阶段!”伴随着乘务长特色广播,CZ3099主题航班当日从广州起飞前往北京。航班内客舱装饰精心设计,木棉花彩带在南航飞机、大湾区标志性建筑剪影间穿梭。乘务员身着南航特色岭南风情旗袍邀请旅客参与十五运会和互动答题活动环节。“十五运会将在广东、香港和澳门举办!”“广东省在1987年也曾举办过全运会。”……旅客们的答题声音此起彼伏,现场氛围欢快热闹。
我一直倾向于避免将“统一中国的战略”这种意识或观念置于北方游牧人群身上。我在书中梳理从匈奴到蒙古北方游牧政权南进的历程,主要就是想揭示北方游牧政权及其所建王朝对于南进的意愿其实并不强烈。将游牧人群塑造为必欲南进的典型形象,南宋可能是一个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时代。1210年代中期,南宋面对蒙古在北方强势崛兴并肆力攻金,就是鉴于之前苻坚、太武帝与海陵王这几位帝王南进历史所生发出的一种警觉意识,认定蒙古肯定会灭金且在此之后也必定要南下攻宋。宋人的这种观念对后世的历史叙述有不小的影响。
另一方面,蒙古人又常以征服世界的“天命观”自居,这种“天命观”只是一种抽象观念的表达。萧启庆先生曾指出,游牧人群向外征伐有一种王权神授的观念,以“天”为最高主宰。匈奴王阿提拉曾宣扬受上帝之命为世界之王,西突厥可汗室点密曾向拜占庭使者表达突厥人要征服世界,蒙古人更是声称受“长生天(腾格里)”之命要征服和统治世界,贵由汗印玺上刻着“天上之上帝,地上之贵由汗,上帝之力量,一切人类之皇帝之玺”。当然也有学者指出,蒙古人与汉人在天命观问题上也有共同之处。不过,蒙古人对于负有“天命”是要求臣服者履行实在的义务以确保其要求能得到实现,而汉人的“天命”则多体现在象征意义层面。蒙古要求臣服者履行投诚义务,而对于不臣服者则意味着毁灭。
“渝宜高铁、渝万高铁、合武高铁、北沿江高铁等沿江高铁项目建成后,将与既有铁路网络深度融合、多向联通,形成川渝与华中、华东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铁集团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被褥都是全新的,还有暖壶、脸盆、毛巾,每个房间都有。”兴隆县国防动员办公室副主任李洋毅7月28日接到通知,被临时抽调负责安置点的各项管理工作。
我们对蒙元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往往会有一种大棋认识:自成吉思汗时代以来,蒙古就有征伐世界的雄心,且有次第灭夏、金、大理、南宋而并一天下的宏图。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温海清教授长期从事元史研究,他在新出版的《混一戎华: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一书中,深入考察蒙元统一中国历史进程中诸多关键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境,对传统历史叙事进行反思与研究。他认为,蒙古的世界征伐并非出于成吉思汗的规划,实由其子孙逐步推进而来,最终藉由编史者依当政者的思想、观念以及现实政治需要,加以叙事处理。在接受《上海书评》的专访时,他指出,在元史研究中应特别注意文献的倾向性叙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