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再遇见——中欧建交50周年特别策划》,其中邀请数十位来自中国与欧洲各国及欧盟机构的各界代表性人物,通过他们的亲历、记忆与洞见,讲述这段关系如何影响着个体、社会乃至世界的走向。我们努力呈现一幅更加立体的中欧人文关系图景,也倾听他们对中欧未来的真诚期待。
特朗普在英国苏格兰南艾尔郡与英国首相斯塔默会晤前对在场记者表示,他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十分失望”,将考虑缩短此前对俄罗斯设置的50天内达成俄乌和平协议的期限。
7月29日电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7月29日06时10分在麦夸里岛地区(南纬57.40度,东经157.75度)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我认为,至关重要的是,中欧应基于自身价值来发展双边关系,而不应受到第三方的过度影响。有些国家试图左右中欧关系的本质与框架,而我们过去曾受其影响。
欧盟各成员国与中国的联系并不相同。一些成员国因经济、投资等共同利益,与中国保持着更紧密的联系;而另一些国家,则与中国的联系相对较少。而欧盟核心在于,27国领导人通过共同决策,逐步凝聚在国际事务中的共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如此。
第一,夯实经济基础,改进监管机制。欧洲在经济领域的监管能力很强,但我们的监管越来越多地基于“怀疑原则”——当新技术出现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风险,而忽视了机遇。因此,我们在制定监管规则时要调整思路,更多地支持欧洲企业家的创新。
“牦牛肉、虫草现在能很快运出去,卖上好价钱,口袋越来越鼓!”致富的路子更宽了;“娃娃们坐上车,能到县城接受教育。”孩子们上学不再是难题;“遇上急病,打个电话,车子马上就能把人送到县医院。”医疗条件今非昔比……村民们身边的变化说不完。
米歇尔:欧盟“多元一体”与中国“和而不同”的理念表明,中欧间的联系完全可以进一步深化。一方面,我们需要以负责任的方式管控分歧,另一方面也需要以真诚和尊重的态度进行对话,这一点至关重要。同时,双方都要清晰、坦诚地表明自己的优先事项,这也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