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消费在人民生活中占有相当的比重,直接体现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农产品消费,是一件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乡村全面振兴的大事。
“十四五”时期,公共卫生防护网更牢:传染病监测系统覆盖全国8.4万家医疗机构、2.8万家发热门诊和1041家哨点医院,29个省份建成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所有省级和90%以上市级疾控中心具备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能力。建成25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
经济领域,民盟代表人士厉以宁、无党派人士林毅夫等围绕经济体制改革的建言被写入中央政策文件;科技前沿,民盟中央副主席田刚、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刘忠范等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智力支撑;医疗卫生战线,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马大龙、民盟中央常委季加孚等在医疗体制改革、疫情防控中贡献专业建议;哲学社科领域,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民盟中央原副主席袁行霈、民盟中央原常委贾庆国等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言献策。
“知识分子往往较独立,需要组织把他们凝聚起来。”李玮道出许多党外知识分子的心声。过去“各干各的”局面正在改变。党的二十大以来,北京大学持续推进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搭建平台、畅通渠道,真正将党外人才“拧成一股绳”。
本报林芝9月21日电(记者张晓华、尕玛多吉、齐芳、傅强)近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西藏鲁朗地区成功开展“极目一号”浮空艇(以下简称“极目一号”)大气观测试验。此次试验中,“极目一号”共搭载16台、总重量约200公斤的科学载荷,成功升空至海拔5500米高度,通过多载荷协同观测,实现了浮空艇从单点采样到立体监测的技术跨越。
故事里,有把技术留在高原上的传承。那曲市人民医院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三甲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艳龙刚结束援藏任务,觉得“放心不下”,紧接着又参与了下一批。以前本地医疗几乎是“空白”,援藏医生手把手传授诊疗技术,那曲的患者现在无需再转到上级医院。在昌都市洛隆县,以往患者有眼部外伤,就“觉得无法医治”,如今援藏医生带来技术,“救治更及时了”。当地医生洛桑次珍更加坚定了学好医疗技术、服务老百姓的决心。通过“传帮带”,在高原留下“带不走的技术”,群众健康就有了稳稳的“医”靠。
本报海西9月21日电(记者万玛加、王雯静)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中国共产党和西班牙共产党传统友谊源远流长,都致力于提升本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捍卫世界和平。”森特利亚表示,当前全球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希望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努力,进一步深化两党在全球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各种国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