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对人物神态的捕捉尤为精妙:居中女子微微颔首,目光聚焦于手中的针线,神情专注而宁静;身旁的伴侣侧身凝视,面露期待之色;右侧持扇女子则唇角微扬,仿佛对眼前的乞巧活动充满兴趣。每个人物的表情都与乞巧主题相呼应,展现了画家出色的人物刻画能力。
26日,中国侨商投资(海南)大会“世界侨商海南行”、“追梦中华·扬帆自贸港”2025海外华文媒体海南采访行走进海南著名侨乡万宁市。在万宁市举办的招商推介会上,兴隆传统咖啡冲煮方式引发侨商和海外华媒代表的浓厚兴趣。
“两岸三地青少年交流促进会”专案负责人王荣平表示,该计划已连续多年举办,致力于为香港青年搭建学习与探索的平台,分享会既是对交流成果的总结,更是对青年们家国认同的深化,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香港青年到内地实践的价值与意义。
8月26日,在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当天,珠海发布主题宣传短片《路》,以潮头踏出通天路的决心,诠释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真正优秀的儿童舞台作品,应当在艺术水准上与成人剧等量齐观,只是在表现方式上更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换句话说,它不是降低标准,而是调整方法。这一点在国际经验中体现得尤为鲜明。英国皇家剧院、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等国家级院团,都曾推出面向儿童的原创舞剧、戏剧、歌剧等舞台作品,如舞剧《彼得与狼》《爱丽丝梦游仙境》、歌剧《楚科卡拉》。他们并未因观众年龄降低艺术要求,而是通过奇特的叙事角度和高度精致的舞美,吸引儿童走进故事。应该说,尊重儿童,就是尊重艺术本身。中国的儿童舞台艺术同样需要在坚持艺术品质的前提下,结合本土文化,创造出真正能陪伴孩子成长的经典。
新闻发言人朱凤莲表示,台湾“首来族”申办台胞证免收证件费政策自7月1日实施以来,获得广大台湾同胞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首来族”台胞证申办数量大幅增加。7月份,“首来族”台胞证申办数量环比增长22%,45周岁以下“首来族”申请人数占比高达72%,显示台湾青年来大陆参访交流意愿明显增强。二是“首来族”入境人数大幅增加。7月份,“首来族”入境人数环比增长33%,显示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用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两岸交流。
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被屡屡提及,唐朝和凝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只是目前没有画作传世。目前所见最早的与“乞巧”有关的画作是现藏美国大都会美术馆的五代或北宋时期的佚名《乞巧图》,画中绘七月初七当天,宫中女子们在庭院中设宴乞巧的景象。宫中楼阁亭台重重叠叠,排列整齐,建筑考究;长廊上几位妇人或抬头向天,或低首默祷,或相顾而语,或凭栏而望,桌子上摆放各种供品,正虔诚地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上一次看的Battle of China,很好。这是为我国抗战而拍摄的一部宣传片……从田中奏折,从九一八之变,到七七抗战的开始,一直到几次的长沙大会战、重庆大轰炸等。我看到上海被炸到惨状,和南京撤退后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西移的景况,扶老携幼,骨肉流离,不禁为之心酸落泪。我们不也是这千千万万中之一吧!它告诉我们,差不多大半个民族,在利用各种的交通工具——步行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向西撤退。为了独立而西迁,为了自由而西迁,为了生存而西迁!”(钱林保1944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