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装”,是乡城藏族女性特有的传统礼服,融合了汉、纳西、藏等多民族服饰文化元素,风格独树一帜,其最大特色是鲜明的色彩对比。“疯装”于2007年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乡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9月18日,在果洛州藏医院的“卡洛全国名中医临床示教诊室”内,藏医师东杰正为一位有高原反应的北京旅客把脉问诊,诊断方式与中医相似,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东杰为患者开具了几剂藏药,其中便包括被当地人称为“高反克星”的二十九味红景天。
面向这一未来,中国已迈出关键步伐。2025年3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问世,刷新超导体系全球量子计算优越性新纪录。
湖北武汉华锦社区居民 季欣伟:我在这里报了声乐班和剪纸班,本来就挺喜欢唱歌的,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歌友,自己的晚年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文学是一场动人的奔赴,而编辑,正是这场奔赴中可靠的同行者。”阿霞说百花文学奖编辑奖是她编辑生涯中最看重、最珍视的荣誉,“不仅因为它来自专业的肯定,更因为它背后传递着无数读者的声音。在当下的文学评奖体系中,为文学期刊编辑设立的奖项寥寥无几。百花文学奖不光能评出好作品,还看得见幕后编辑的辛苦和价值,让我们特别感动。”她还盛赞百花文学奖对文学新力量的重视与鼓励,称这源于始终如一的真诚和对文学的尊重,“愿百花长青,文学常在”。
乡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第三篇章以“传承”为核心,生动展现了这一深厚底蕴。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登台,现场展示精湛技艺:香巴拉勉唐唐卡画笔法灵动、色调和谐,构图疏密有致,意境轻盈庄严;檀香泥塑匠人以红泥塑形,矿物为彩,镶嵌镀金,每一道工序尽显匠心独运;乡城传统画雕则融绘刻于一体,在刀锋与笔墨之间勾勒出饱满的立体神韵……所有这些鲜活技艺,最终都凝聚于乡城的文化象征——纯白厚重的白藏房之中。在乡城人心中,白藏房犹如承载千年历史的“活态博物馆”,静静见证着多民族文化绵延不绝的传承。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表示,长安与关学交融互促、相得益彰。作为关学主要发源地和重要承载地,西安将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兴城、创新传承,加强关中书院等文化载体活化保护和合理利用,不断赋予关学新的时代表达,将其深度融入西安城市精神,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在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2019年11月,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的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开工。历时近6年建设,该工程目前已完成总进度计划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