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斯诺的谈话中,毛泽东表达了对抗日战争胜利前途的坚定信念。他说,中国人民是不会向日本帝国主义屈服的,必将全力以赴应对侵略者的挑战,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中国人民。当斯诺问起“在什么条件下,中国人民才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军队”,毛泽东明确地回答道:“三个条件可以保证我们的成功: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在这三个条件中,主要条件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团结。”毛泽东还表示,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实现,战争会是很长久的,但到最后,日本还是要被打败。
从实业报国的铿锵誓言,到参政议政的拳拳之心;从对历史先贤的深情对话,到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当天,15位选手立足丰富的民建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本职工作,展现民建人传承历史、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比赛最终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及若干优胜奖。长沙民建会员武凡获特等奖。
谈及相关安排向外界传达的信息,洪磊表示,80年前,中国和苏联作为二战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中流砥柱,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相互支援,挽救了各自民族危亡和人类前途命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所以,罗炳辉率部在金牛山一带开辟的皖东抗日根据地,成为插入敌人统治区心脏的一把尖刀,让盘踞在南京、扬州等地的十多万日伪军坐卧不安,时常发起“扫荡”。
在募捐活动方面,保盟成果显著。短短一年时间,就为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募集到约25万港元的捐款以及一批急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1939年4月,新四军急需单人蚊帐和奎宁等药品,宋庆龄得知后迅速行动,凭借保盟的网络,募集到6000码蚊帐用料、20万片奎宁、12万剂预防霍乱的疫苗和2000个消毒包等物资,并通过秘密运输线路,及时送往根据地。同年5月,当了解到长江流域抗日队伍伤病员寒衣匮乏时,她发起“两万条毛毯运动”,得到众多国际友人和海外侨胞的热烈响应,仅半年时间,便圆满完成目标。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物资奇缺,保盟再次挺身而出,在短期内募集大批药品和其他物资,冲破重重阻碍送往新四军。值得一提的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第一辆配备流动手术室的大型救护车和第一架大型X光机,均由保盟募集捐助而来。
除此之外,别忘了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给自己提供一些用来放松的时间。时间不会白白流走,放松的过程,更是温养自己的过程。就像一句话说的:慢下来,可能会比较快;不着急,才会收获更多美好。
在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的引领下,红军战士坚信抗战必胜,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一群最自由最幸福的中国人,正献身于他们认为完全正义的事情,并因此充满希望、热情和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