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的选择并非个例,在国庆中秋假期前夕,像她这样将成都定制游纳入出行计划的游客数量正大幅增长。飞猪等在线出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成都定制游预订量同比涨幅高达150%。
节能方面,厨电可优先选择省电的冰箱、省气的燃气灶,油烟机带感应开关,不用手动操作,避免忘记关机浪费电,空气炸锅等小家电还能提前预约时间,精准控制运行时长;餐厨区域和厨电的照明选择感应或自动开关,人来灯亮、人走灯灭,从细节上避免能源浪费。用水上,起泡节水龙头能在保证出水效果的同时减少水量,高效洗碗机比手洗更省水,厨下净水器的废水排放量也大幅降低。
“6年前到东山旅游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去年,我与当地村民合伙开办了这家民宿。”刘云星回忆道。如今,他们夫妻俩经营民宿的同时,还把澳角村的海产品推介到新疆。
打好秋粮生产保卫战,贵在“储”字,以安全仓储守住丰收成果。秋粮收获后,科学存储是避免产后损失、保障粮食品质的关键环节,也是秋粮生产保卫战的“最后一公里”。各地须加快完善仓储基础设施,一方面,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推广低温储粮、气调储粮等绿色储粮技术,在东北地区推广玉米“四散化”(散装、散运、散卸、散储)存储模式,降低粮食霉变、虫蛀风险,保持秋粮新鲜度;另一方面,针对农户分散存储的特点,开展“科学储粮进农家”活动,对标准化储粮装具给予适当补贴,指导农户采用自然通风干燥、密闭防潮等实用技术,解决小农户储粮难题。同时,强化粮食存储监管,建立秋粮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对收购、存储环节的粮食质量检测,严厉打击压级压价、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保障种粮农户收益。
打好秋粮生产保卫战,首在“防”字,以科学防控筑牢丰收防线。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夏季高温干旱、台风暴雨交替出现,给秋粮生长带来不确定性;水稻“两迁”害虫、玉米大斑病、大豆根腐病等病虫害也存在多发风险,防控形势严峻。各地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理念,将防灾减灾关口前移。一方面,强化监测预警“千里眼”作用,依托气象监测站、病虫害测报点,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实时跟踪墒情、苗情、虫情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防控指南,让农户“早知晓、早准备、早应对”。另一方面,推广绿色防控“组合拳”,在东北玉米主产区,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生物防治技术;在南方水稻产区,应用性诱剂、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既守护秋粮生产安全,也呵护生态环境。同时,提前储备防汛抗旱物资,检修灌溉设备,确保在干旱时能“引水润田”,在洪涝时可“排水防涝”,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城运平台搭建了“142N”技术架构,基于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依托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底座,构建感知、事件、调度、AI“四大能力中枢”,围绕“安全”和“发展”两大主题,建设了城市风险预警平台和城市发展平台,推动各部门N个应用场景建设。
由东山文旅集团负责运营的“渔获满舱”馆位于澳角村码头,已于日前对外开放。“渔获满舱”馆工作人员称,“渔获满舱”不仅是澳角村五大主导产业的生动缩影,还是他们做好“海”的文章、推动文旅融合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