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学是对反映和表达西方现代化资本逻辑诉求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理性人假设”造成的“人文悖论”弊端的超越。西方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规定经济领域中的“理性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即“资本人格化”。而与此相对的是他在另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中着力阐明的:人的社会本性为富有道德情怀、伦理规范和人文诉求的文化主体。然而,亚当·斯密将“理性人”与“道德人”一分为二,人文要素被排斥在经济学领域之外,这就是西方经济学始终无法摆脱的“人文缺失”“人文悖论”弊端的根由所在。这一弊端被苏联经济学家卢森贝在《政治经济学史》一书中称为“斯密之困”或“斯密问题”,本质上就是两者断裂的“人文缺失”“人文悖论”。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经济学的根本弊端源于资本与劳动的对立,造成“漠视人”、人的“自我分裂”与“资本人格化”等“全面异化”。人文经济学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根基出发,以“社会人”“文化人”作为出发点,超越了西方经济学的孤立个人“私有本位”与“资本拜物教”的藩篱。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成为人文经济学建立的理论前提。对此,习近平同志曾在《之江新语》中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文化人”本身的全面需要,弥合了“人文悖论”鸿沟,不断推动着全面生产和全面供给,通过人的全面价值创造的经济活动扩展为“全面社会价值交换理性的人择原理”,取代了西方经济学抽象的“理性人假设”和“物用价值论”,这就是坚守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性立场,创造“人文回归”逻辑的人文经济学。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文经济学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经济学表达,更是唯物史观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表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思想主张也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共同富裕”道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人文经济学“人文回归”的根本宗旨。
“一定要带空箱子去中国!”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这个实用小贴士引发热议。今年4月,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将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从多地试点推广至全国,为境外游客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从“中国游”到“中国购”,来华“买买买”成为入境游新趋势。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白宫与美联储的斗法跌宕起伏,最近又揭开了新的篇章。2025年7月24日,特朗普突然造访美联储总部,这是近20年来美国总统首次以官方身份到访美联储。他现场质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关于总部大楼翻修成本超支的问题,称总费用已超过31亿美元,并展示相关文件。鲍威尔当场反驳,指出特朗普的计算包含了一栋五年前已完工的附属建筑,实际预算为25亿美元。翻修涉及两栋历史建筑,美联储强调改造是为满足安全性和现代化需求,但共和党人批评其“奢华装修”。特朗普借此指责鲍威尔管理失职,甚至暗示可能构成“解雇理由”。
数据显示,截至7月,美国企业已宣布超过80万个私营部门岗位削减,创下2020年以来同期最高纪录。其中,科技行业成为“重灾区”,累计裁撤近9万个岗位,同比激增36%。
谭德塞等人呼吁,所有国家都应该将加强人际交往作为优先事项。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与幸福,也是经济繁荣、国家的抗风险能力以及社会凝聚力的重要基石。那些能够培养信任与联系的社会更具创新力、更安全,也更能应对危机。新冠疫情让这一事实凸显无遗。在封锁措施导致人员物理隔离的情况下,人们对于联系的需求变得显而易见——而这种联系的缺失所带来的代价也同样清晰可见。
2024年8月30日至9月7日,该剧在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连演12场,刷新中国舞剧欧洲商演纪录;10月4日至6日,在巴黎会议宫演出4场,谢幕掌声持续不断,有时长达十几分钟。
经查,李鹏新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培植个人势力,搞“七个有之”;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接受宴请和车辆司机服务安排;对组织不忠诚、不老实,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违背组织原则,卖官鬻爵,严重污染地方政治生态;廉洁底线失守,长期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腐化堕落;贪婪无度,政商勾连,大搞新型腐败,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矿产开发、企业经营、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股权股份等巨额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