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创协同”激活创造动能,提升“大思政课”的创新驱动力。科技创新始于真实问题场景中的项目实践,项目式实践是科创转化的重要载体。一是项目式实践孕育创新精神。学生直面“卡脖子”技术攻关、产业转型痛点等国家急需领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激发创新潜能。这种“真刀真枪”的攻坚过程,使“科技自立自强”从政策宣导转化为切身体悟,深刻内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自觉。二是项目式实践涵养协同能力。复杂科创项目往往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跨年级甚至校企团队的紧密协作。通过校企联合攻关、多学科团队融合,学生能够切身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理解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意义,有效涵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科技共同体意识。三是项目式实践淬炼核心素养。在应对技术迭代、市场验证、伦理风险等真实挑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核心创新能力,更磨砺了面向未来的战略思维、风险意识、批判性思维与深厚的人文关怀。这种在创新实践中锤炼的综合素养,正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核心特质。
“我希望为更多患者点一盏灯,帮助他们远离病痛。”2015年,何建行发起“爱肺计划”,建立“肺癌预防与筛查联盟”,在多地开展肺癌早筛早诊早治工作,搭建三级诊治网络。目前,肺癌筛查和慢阻肺筛查人数超过26万。
该网友认为,2025年5月新修的便民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路面宽度严重缩水,原1.5米宽的道路被改建成仅0.8米宽,对农耕物资运输极为不便;二是路面高度不合理,新修路面较周边地面高出约10厘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这条路由宽变窄、由平变高后,确实让我们的出行和生产陷入困境。”
当前,面对地区冲突、失业、环境恶化等全球性挑战,国际合作亟需新路径。1992年联合国首次提出“全球治理”概念,推动国际协作不断深化。在此背景下,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取得四大成果:实现中国与所有非洲建交国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将中非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提出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六大主张;发布《北京宣言》和《行动计划》,明确未来3年合作重点。这些成果彰显了发展中国家团结自强、共谋发展的坚定决心。
“首发”“首展”“首签”,今年上海书展的阅读活动数量再创新高:“战争审判文献数据库”暨纪录片《正义的审判》发布,以数字化成果与影像力作,带领读者共同守护珍贵历史记忆;“湘沪携手 文脉共承——中南传媒精品图书推介暨合作伙伴签约”,推动湘沪两地出版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举办“凤凰人文之夏”主题活动,推介人文社科出版新作和品牌矩阵;中国作协“行进的风景”已连续三年在书展落地,通过作家见面会、作品分享会等形式搭建文学与读者对话的平台……
本次活动以“共赢‘氢’时代 赋能新生态”为主题,由湖北省商务厅和荆门市人民政府指导。现场,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氢能发展战略、布局氢能产业链,推动相关产业集聚和发展建言献策。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因此,排除南海仲裁“裁决”的不利影响,以开放的心态探讨兼具灵活性、合作性、持久性的争端解决方案,以自信心态排除外部干扰,深化互信,是扭转南海叙事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