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现代化的城市面貌,各民族团结奋斗、年轻一代展现出满满的自信与活力,都非常打动我”,从乌鲁木齐的创业者到喀什的学生,易卜拉欣看到,“全体新疆人正满怀希望地参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地区经济发展使当地民众直接受益,这些发展成果的转换令易卜拉欣尤为赞赏,“在新疆,不同民族的人们和谐地生活和工作在一起,共同推动家乡发展进步。他们的团结和奋斗是推动政府政策转化为实际成果的关键动能。”
四是以开展技能人才表彰激励为引领,营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社会氛围。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十四五”期间共选树60名中华技能大奖和588名全国技术能手。焊接行业的领军人才艾爱国被授予“七一勋章”,桥吊专家许振超被授予“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还有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当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社部持续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一大批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成就了精彩人生。本周二,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刚刚闭幕,3420名选手参加角逐。本届大赛吸引了近20万人观赛观展,网上阅读量超过了12亿人次,增进了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人对技能的认同感、向往感。
常言道,“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无论是一颗螺丝钉的精细打磨、一根电缆的精准加工,还是超级工程的攻坚克难、大国重器的研发制造,都离不开技能人才秉持匠心、追求极致的付出。职业教育,正是培育这些工匠人才的肥沃土壤。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的技能人才在诸多关键领域发光发热。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着眼“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实施第二期“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第二期“双高”建设计划),建设技能型高校的“国家队”。
9月26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据韩国联合参谋本部26日消息,一艘朝鲜商船当天在西部海域一度越界南下,在韩军开火示警后退回朝方海域。
按照规划,到2028年底,信息技术助力粮油作物和重要农产品节本增产增效的作用全面显现,先行先试地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基本实现,全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基本成熟,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2%以上。
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还包括,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一辆电动车能有多少科技含量呢?记者走进锡山区一家电动车企业,一进门,满满的一面专利墙格外醒目。每年超过2亿元研发投入,让企业在电动车领域拥有了2400多项国家专利。
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9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2亿千瓦,同比增长48.5%;风电装机容量5.8亿千瓦,同比增长22.1%。1-8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105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22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