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很多朋友会选择外出游度假,但是在快乐游玩的过程中,这件事千万别忘了做,尤其是在南方的小伙伴们更要注意,那就是——防蚊!
生得晚,也有生得晚的好处。1997年陈子善先生编过一本《你一定要看董桥》,用柳苏先生1989年登在《读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引出几十篇当时文人读董桥后写的评论,有人爱得深沉,有人爱不起来,是那一代人读董桥后的体会了。1997年顾真才九岁,另一位自称“最早应该是上了香港一位董先生的当:中学时的特长是熟读各种董桥文集,一直认定这世上写英文是没有人写得过毛姆的”。陈以侃才十二岁。早生二三十年他们读了董桥写一点感想或许也会收入《你一定要看董桥》那本书里,只是《书会说话》这样有趣的小书作者就不再是顾真了,毛姆的短篇小说集也可能从此少了一个传神的中文译本。他们这一代人读董桥,已经读得“身体力行”了。
在海口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中心项目建设现场,中建三局300余名工人正在热火朝天施工,全力冲刺11月底9栋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节点。该项目建成后,将推动符合国际规范的高水平、全链条创新药物研发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海南自贸港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发展。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开封中秋节云,“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去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歌声随即响起,是香港歌手谷娅溦的《星辰大海》。她穿着银白色的长裙站在追光里,“星辰大海是你,心中不变的信仰”这句刚唱出口,大屏幕就亮起了载人航天飞船升空的画面——火箭冲破云霄的瞬间、航天员在空间站挥手的模样,一幕幕“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跟着旋律流转。坐在看台上的观众李兢举着手机,镜头始终对着屏幕,“我儿子最喜欢航天了,录下来给他看,让他知道咱们国家多厉害。”他笑着说,声音里藏不住骄傲。
一个数字平台,链接田间到工厂的上下游。在中化农业MAP五常技术服务中心的智慧农业指挥中心,稻田的“健康数据”实时在线,守护稻谷的“鲜度”和品质。
“安全地把中国人送进太空”,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的心愿;“山里的孩子一个都不能掉队”,是“燃灯校长”张桂梅的心愿;“国家一天比一天强盛”,是百岁抗战老兵崔恭最大的心愿……今天的中国,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的蒸蒸日上,浓缩在一个个“如愿”里。
而在浙江丽水云和高速服务区,为了提升车主充电体验,当地供电部门投入了比平时多一倍的运维人员,24小时待命,随时检查20台充电桩的运行状态,同时还主动提供操作指导,引导车辆有序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