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坚持政治引领,针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抓紧抓牢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打通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最后一公里”。
为保障甘蔗稳产增收,近年来,广糖集团联合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专家团队,下沉蔗区查勘虫情,详解虫害规律、危害及防控方案,同步开展统防统治,以科技强化田间管护,全力保障甘蔗丰产。
在浙江海宁市一家纺织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正在生产中的“娃衣”面料,主要以宋锦、罗等国风面料为主,这些面料经过一道道工序,被打造成LABUBU家族的精美服饰。
第二,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国家能源局加快“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动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持续完善容错免责等配套机制,让实验室里的“样机”真正转化为市场化“产品”。已经认证四批次一共是236项首台套项目,其中有些不仅是中国首台套,也是世界首台套。我们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建成了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中国优质的新能源产品惠及全球,为世界能源转型作出了中国贡献。
2024年度的获奖项目共有1790位完成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有1171人,占比为65%。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有82位,占比为43%。获奖项目的所有完成人和第一完成人,45岁以下中青年的占比均高于2023年度。有2位90后是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分别是1993年出生的胡凤鸣(复旦大学助理研究员,获自然科学二等奖)和1991年出生的周涛(同济大学副教授,获技术发明二等奖)。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化“国家队”意识,努力以优秀作品向着艺术“高峰”不断攀登。
会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介绍,“十四五”以来,以电动汽车等“新三样”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带动了我国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今年1—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这些数字都说明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效提升了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促进了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也带动了能源生产结构的绿色转型。
“更优”是空间布局更优。“沙戈荒”成为“十四五”新能源建设的新阵地,新增装机超过1.3亿千瓦,昔日的不毛之地变为了“能源绿洲”。海上风电成为新引擎,新增装机超过3500万千瓦,为沿海省份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分布式光伏成为新势力,新增装机超过4亿千瓦,其中户用光伏新增1.6亿千瓦,全国有700多万个家庭当上了光伏“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