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这样的个案并不是结束,而是进一步改革的起点,不同的个案推动了各地探索在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标准认证等方面实现“异地同标”。其中,沪苏浙皖联合发布实施《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规范》,三省一市17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跨省“一网通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统一信用数据共享专区和跨境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发布“湾区标准”244项,发放“湾区认证”证书155张。
面向未来,按照规划,到2035年,长江经济带将全面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中国经济也将继续伴着这条母亲河,行进在更加宽广稳健的高质量发展航道上!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大石峡项目公司总工程师周俊芳表示,管理团队通过搭建智慧管理云平台,推动BIM+GIS+AI技术的耦合应用,形成“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的闭环管理,实现坝体施工全流程的信息采集、动态监测与智能管控。
近年来,乡城县清洁能源产业加速崛起,已建成装机86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产值达8.91亿元。当前,当地正全力打造甘孜州水光互补南部基地,成功引进甘孜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并已完成总规模255万千瓦的光伏项目招投标工作,总投资达120多亿元,产业规模持续扩容。
“这一运行数据填补了我国在高海拔、中纬度地区光伏电站系统设计与设备选型方面的空白,为川西乃至全球类似环境下的光伏项目建设提供了宝贵参考。”该电站副站长李小龙介绍,当前光伏技术研发重点包括提升电池转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增强系统可靠性等。“随着科技进步,清洁能源将在乡城及更多高海拔地区发挥更大带动作用,持续照亮高原民众的幸福生活。”
政府搭建框架,居民提出真实的生活需求,商户用自主创新装点街区,规划师则用专业力量将各方想法落地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便民空间。“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再是纸上的蓝图,而是人人都能参与、都能受益的生动实践。
乌鲁木齐9月21日电 (董晓斌 夏伟)天山南麓,库玛拉克河奔腾不息。一座247米高的混凝土巨坝横亘于峡谷之间,犹如一位“巨人”静卧戈壁深处——这就是世界在建最高的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
提升发展“含绿量”,带来产业“含金量”。截至目前,重庆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0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6个,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9.5%。此外,重庆以绿色金融赋能绿色制造主体培育,形成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产品330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