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咖啡消费量快速增长。行业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将达3693亿元(人民币,下同),咖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东南亚是全球重要的咖啡产区,为抢占中国商机,除了在养生方面下功夫,东盟的咖啡商也在积极提升产品的独特性和高品质。
在大丰港零碳产业园的碳谷管理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区内每家企业的绿电使用数据和碳排放轨迹。园区负责人轻点屏幕,一条条绿色电力流清晰可见:“绿电从这里出发,通过专线直供企业,每一度电都可物理溯源。”这里打造了全国首创的“一对多”绿电直供模式,已吸引BSI、CQC等18家国际认证机构入驻,为企业提供碳足迹一站式服务。吉电绿氢“制储加运用一体化”、岚泽30万吨绿色甲醇等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构建“绿电—绿氢—绿醇”综合能源体系。
“定位城市通勤高速电摩,我们要走的技术路线,是通过智能化实现场景化,从而达到个性化。”霓星科技创始人牟刚介绍,“以光为媒介、与光并驾齐驱,通过需求驱动,该品牌首款电摩产品命名为‘I AM.’,它拥有科技感、未来感的外观,光语交互的独特设计,焕新多感官流动交互体验,因此在国内市场命名为‘追光’。”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与老挝、缅甸接壤,是澜沧江—湄公河“一江连六国”的中国门户,拥有通往老挝、泰国等多国国际航线,中老铁路经此连接中南半岛,依托东南亚诸国经湄公河进入中国的第一港口关累港口岸,构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有效降低货物物流成本、缩短运输周期,为云品“走出去”提供高效物流支持。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中国的中小民企更加注重打造和巩固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独有特色。吴江明斯克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长明说,凭借“技术门槛+成本优势”,公司的游艇防晒罩面料、医疗用尼龙布海外订单不断。今年1至7月,“明斯克”出口额同比增长逾190%。
发展绿色金融,助推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项目开发新模式创新,100多个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支持,获得授信金额2164亿元、发放贷款764亿元。
鲜水村拥有福建省罕见的冷泉资源,村内的“冷泉小镇”景区旅游火热,这让原本在县城经营茶叶店与甜品店的黄晓梅看到商机。在李家乡政府的支持下,她租下景区内的李氏大厝,并改造为餐馆“润泉小院”。
刘燕玲介绍,过去12年间,新加坡始终是中国最大的外来投资国,而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以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标志性合作项目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双方在制造业升级与数字经济领域的深度协作成果,为两国进一步拓展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