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扩大市场需求,改善消费环境,让“购在中国”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标识,这不仅是短期的专项行动,也将是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大方向。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消费能够形成资本循环的闭环,而庞大的市场需求无疑能够大大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和议价权。
8月7日,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等地洪涝灾害,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拨救灾帐篷、折叠床、毛毯、棉衣被等4.74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当地进一步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救灾救助工作。
督促地方落实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相关资金,落实省域内幼儿园免保育教育费财政补助资金,并及时拨付,确保不因实施免费而影响幼儿园正常运转。
科学构建考核评价体系。干部考核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规定”提出,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情况作为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的重要方面,加大考核结果应用和问题整改力度。围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六项重大任务”和“一个重大要求”的战略部署,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提升考核工作精准性,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指标,深化调研论证,建立导向鲜明、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的导向和引领作用,结合干部“能上能下”标准,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充分吸收借鉴好的经验做法,重点关注地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绩实效,对于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部门和个人及时给予奖励激励。
国家专门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给国内外以稳定预期,建立调解、仲裁、诉讼有机衔接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让企业在海南投资前景可期,童叟无欺。5年多来,以海南自贸港法这一专门法律为基础的法治保障不断完善。通过法律形式明确自贸港各项制度安排,出台40余项配套法规,有力保障了改革创新举措落地实施。海南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地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动力。
“全岛封关运作后,财政部将结合自由贸易港建设实际和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需要,继续深化税制改革,确保政策力度持续提升,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强调。
为了缓解就业创业压力,安吉将过去年底一次性发放的补贴模式改为逐月直达,即政府向企业一样每个月给来安吉创业就业的大学生发放补贴,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持续现金流,仅 2023 年就发放补贴超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