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
为活化传统技艺,2019年,黄碧红协助当地建成青黛印染体验馆,周末在此教授书峰青黛印染技艺;而后,又将自家住宅改造成青黛主题民宿,底层开设技艺研习所;此外,她还联合一家旅游公司打造研学基地,开发特色课程,两年来接待学生近2万人次。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全民健身取得惠民新成效。竞技体育彰显出我国强国新形象,截至2024年底,“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健儿共取得世界冠军519个,创世界纪录68次。
清晨,齐齐哈尔供电段工长申宇航登上综合检测车“试跑”全线。“车上搭载的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每秒能拍下17张高清照片。”申宇航调出一组标记着“极寒天气”的组图介绍,“接触网上微小的冰凌、螺丝的细微位移,都逃不过它的‘眼睛’。红外探伤像B超一样,精准发现因极寒产生的细微隐患。”这些冬季积累的“病例”,会被反复分析,用来优化维护方案。
实施课程重构,凸显“技术学科”的独特逻辑。职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亟须突破传统学科框架,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和职业发展的四维目标定位,以“技术知识”为核心,打破“本科压缩饼干式”“专科延长线式”或“本专科混合式”模式,构建基于真实工作场景的“课程—学科课程群—综合项目”递进模块化课程结构逻辑体系。采用项目式、个性化、分层式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实施策略,强化技术知识的应用场景与结构化。超越碎片化技能训练,系统梳理特定技术领域核心原理、工艺方法、技术标准、管理流程等知识要素,形成支撑复杂技术问题解决的知识图谱。优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构,增强逻辑关联,实现实践理论一体化。摒弃“先理论后实践”的惯性和线性思维,创设具有鲜明产业特征的融合性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解决技术难题中自然习得必需的理论知识,提高技术实践能力,实现知行合一。紧跟技术前沿动态化升级课程体系,将行业技术最新发展、标准变更、前沿趋势动态融入课程内容,建立课程内容快速更新迭代机制,实现课堂教学与技术更新同频共振,确保毕业生技术能力的前沿性与适用性。这种基于“技术学科”逻辑的课程体系,是职教本科高层次、不可替代性的根本保证。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8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国家民委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关情况。
演出伊始,西藏7市地联动献上《幸福的歌谣》,“心连心”艺术团到达各地后受到热情迎接的画面一一闪过,尽展西藏人民的热情与豪迈。丰富多彩的文艺展演随之亮相,扎西平措、刘雨昕与小提琴演奏家共同演绎的《起舞吧拉萨》以“歌曲+旅拍”的创新形式,生动展现了雪域高原的生态美景,诠释了西藏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当《最炫民族风》的旋律响起,西藏绚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在演绎下精彩呈现。慰问小分队在嘎拉村品尝了青稞、酥油茶、包菜牛肉卷等丰盛家宴,感受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随后嘉宾携手演绎《我们好好爱》,用歌声传递民族团结的深情厚谊。《嘎昌都》则将草原作为天然舞台,人们欢聚一堂纵情放歌,尽情感受牧民传统习俗“锅庄舞”和“过林卡”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