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纳9月18日电 2025年“十一”假期将至,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于当地时间17日发文,提醒赴乌同胞注意以下事项:
石家庄9月18日电 (赵丹媚 李佳 赵京广)河北省社会科学院18日消息,《河北蓝皮书(2025)》系列丛书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眼下正值黑龙江鲜食玉米收获季,在大庆市玉米秸秆有了新用途,通过我国自主研发的气化合成技术,它们转化成了低碳环保燃料“绿色甲醇”,既解决了农业废弃物处理难题,也增加了农户收入。
9月18日电 据公安部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18日,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5年大会打击跨国犯罪形势与对策分论坛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办。中国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中方携手各方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得的积极进展,特别是近年来中方先后与西班牙、阿联酋、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开展执法安全合作,共有6.8万名境外涉诈犯罪嫌疑人成功归案。
项目战略指导专家、东华大学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院士介绍,该研究提出了“活性”纤维神经的概念,并创制了一种仿地球蠕虫结构的、与生物组织力学高度匹配的、可拉伸和可移动的在体神经接口纤维平台。该平台成功实现了神经接口在大脑与肌肉系统的可控导航,以及动态实时、长时域(肌肉内13个月)的神经电信号和生物力学信号监测。
重庆9月18日电 (梁钦卿)“在互联网和短视频时代,两岸年轻人其实并无隔阂。”台湾旺旺集团副董事长周锡玮近日在参加第十七届“重庆·台湾周”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台湾青年喜欢在大陆的社交平台看短视频,两岸青年通过这些媒介自然而然接触到彼此的生活,这正是文化认同的生动体现。
上海9月18日电 (王宇 许婧)“脑机接口”这一常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神奇”技术,正悄然步入现实。记者18日从东华大学获悉,中国科学家团队成功研发出纤维“神经蚯蚓”——一种能在体内自由游走、大面积、跨区域精准监测神经电信号及组织微小形变的智能纤维。
新疆机场集团总经理吕辉斌表示,国泰航空开通乌鲁木齐至香港航线,标志着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的航线网络又一次升级,满足了新疆及周边地区旅客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不仅提升了乌鲁木齐机场的国际化水平,也将进一步增强新疆的区位优势和影响力,共同助力打造乌鲁木齐成为连接亚欧区域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