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平市全面实施基础提升、景区提级、服务提标、品牌提质“四大行动”,系统性地推进文旅产业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实现文旅产业从量到质的跨越,真正让“流量”变“留量”,让“过客”成为“常客”。
北京9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最新发表一篇研究论文指出,美国以含糖饮料和冷冻甜品形式增加的添加糖摄入,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中,在12°C至30°C的范围内每升高1摄氏度,每人每天的添加糖摄入就会增加0.70克。
今年以来,我国数字服务供给创新步伐加快,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超1.85万个,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连接的工业设备超1亿台(套);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为手机、汽车、家电等1200多类产品装上了“智能中枢”。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1.9%,快于服务业生产指数6.1个百分点。
笔者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
一是雨季进程总体偏早,暴雨过程多,局地影响大,华北雨季长度和累计雨量均位列历史第一。主汛期(6月至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336.2毫米,较常年同期(331.7毫米)偏多1.3%;北京和内蒙古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湖北咸丰(358.3毫米)、河北易县(351.7毫米)、贵州织金(279.7毫米)等31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雨季进程明显偏早。长江中下游6月7日入梅、6月30日出梅,较常年分别偏早7天和偏早16天,梅雨量较常年偏少11.7%。华北雨季7月5日开始,较常年偏早13天,为1961年以来最早;雨季持续时长59天,较常年增多29天,与1973年和2021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长;累计雨量(356.6毫米)较常年(136.6毫米)偏多161.1%,创1961年以来的新高。华西秋雨于8月25日开始,较常年(9月2日)偏早8天。主汛期期间,全国共出现20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暴雨过程多,降水点强面广,局地极端性强,“七下八上”期间北方汛情、灾情重。主汛期共出现两次特强等级的强降雨过程,其中7月23日至29日,华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多地日降雨量和累计雨量破纪录。
五年来,上海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为中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了“上海经验”。同时,上海深度参与数字经济、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中国规则、中国标准的全球应用,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当剪纸里的“喜”遇上现代设计,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一场剪纸衍生品展正在山西省图书馆展出。展览突破传统非遗展陈模式,以“传承为根、创新为翼”,呈现剪纸从“窗棂艺术”到“生活美学”的多元蜕变。
创新成果产业化迈出“新步伐”。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去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8万亿。出台人工智能等22个产业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了9263项行业标准,支持国内企业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00多项。强化知识产权强链护链作用,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3.3%,较“十三五”末提高了8.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