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有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成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最早的创新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世纪美国《莫里尔法》的颁布,这一法案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向实用技术教育的转变。1919年,美国商人霍勒斯·摩西创立了青年商业社,被认为是美国最早的创业教育实践,迈出了美国创业教育探索的“第一步”。20世纪30年代,德国出现了“手工业者创业培训”,强调技术传承与商业运营结合。1947年,哈佛商学院开设了《新创企业管理》课程,成为全球创业教育的先驱。这一时期,创业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集中在少数高校和专业领域。20世纪中叶至80年代属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期,创业教育逐渐从个别课程发展为系统化的教育体系。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进入成熟期,创业教育出现快速发展,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社会深度融合。各国政府“各显神通”,聚焦创新创业教育,纷纷下场“花式整活”,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局面。
推进政府履约践诺过程中,既要解决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思想认识、问题化解、政策实施等层面的问题,也面临着财政运行紧平衡状态下,资金兑现压力增大等现实难题。
校企合作搭建“育种平台”。如果说新加坡的青年人是创新创业的“种子”,那么深度的校企合作则是名副其实的“育种平台”。新加坡在政府这一“强力推手”的推动下,构建了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高校提供科研支撑、人才支持和孵化平台,企业反馈市场需求、提供真实的技术应用场景和业界导师资源,搭建起运转有效的“育种平台”。这一平台既有真金白银的“种子基金”,又有一路护航的导师扶持,既有创业实践的真实场景,又有助力落地转化的政策支持……高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机制为青年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创新创业天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场景中拓眼界、长才干、求真知、善创新、能创造、会干事,孕育出一个个具有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的创新创业“金种子”。
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降至13%;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距、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提高起征点,实际降低了税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等。
一组数据可佐证:重组建设3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二;湖南“4+4科创工程”在长沙的项目集聚科研人才3000余名,取得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等重大科研成果100余项;长沙先后获评智能制造二十强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6位),26个制造业单项冠军居中部首位。
彭博社认为,这是该公司为避免旗舰产品被征收惩罚性关税而作出的承诺。特朗普今年5月曾发出威胁,如果苹果公司不在美国境内制造iPhone,就必须缴纳至少25%的关税。
“目前,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冯飞指出,总体来看,封关运作更有利于聚集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资源、促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