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去追问中国共产党为何能成为抗战中流砥柱时,答案早已不仅在于战略上的远见、战场上的牺牲,更镌刻在一种贯穿历史的品格力量之中。
暑期是学生放松心情的重要时段,也是引导他们走进剧场、接触舞台艺术的好时机。然而,与电影市场的丰富繁荣相比,儿童舞台艺术的整体面貌仍显单薄。纵观这些年,能够为人传颂、成为观众集体记忆的儿童剧,依旧是《小蝌蚪找妈妈》《卖火柴的小女孩》《马兰花》等老作品。新剧层出不穷,但能突破时间限制、常演常新并在孩子心中留下长久印记的经典佳作却凤毛麟角。这一现象提醒我们:今天,如何为儿童创作出兼具艺术高度与审美影响力的舞台作品,依旧需要艺术工作者不断努力。
编剧愿意沉下心来观察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让角色不再是悬浮的“人设”,而是有血有肉、丰富立体的真实人物,使观众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除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书写,创作者对作品的精益求精同样值得借鉴——1987年版《红楼梦》剧组历时三年打磨作品,从服化道到演员培训不放过任何细节。这种拒绝流水线式的创作态度,正是对“剧本中心制”最好的诠释。
1945年6月,钱林保回到昆明。8月15日,他记录到,“电影场内传出一片欢呼声,报告日本已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了。”到9月,各地的翻译官陆续遣散。
1944年6月底,钱林保与一批翻译官抵达昆明,全部转入当时的军事委员会外事局。“自传”记载,外事局是专门管理和调配翻译官而设立的机构,旨在满足与盟军并肩作战时对翻译人才的大量需求。翻译官大多从学生、机关职员中征调或考取,全国人数最多时达3000余人,主要分配至军队、供应处、招待所及航空基地,极少数则被派往中美合作所等特殊单位。
1944年春末,他偶然看到一则招考翻译人员的启事,尽管学历条件不符,他仍填写了登记卡。出乎意料的是,几天后便接到通知,持介绍信去参加考试,当场被录取,次日即往“东南干训团”译教队报到。
1937年秋,平型关大捷,一举击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步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到战略反攻阶段,更是牵制和抗击了侵华日军半数以上兵力及绝大部分伪军,成为全面反攻、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员张从田说。
经过持续六轮的舞步交锋与体能较量,最终,赵祖俊、程子轩、何睿分获本次霹雳舞测试赛男子个人组一、二、三名,樊向宁、廖雨玟、杨园园分获女子个人组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