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表示,赖清德上任第一个月,只获不到半数台湾民众的支持,赖清德社会支持基础的流失是全面性的,不同程度的。游盈隆指出,根据相关经验证据,近一个月赖清德社会支持基础的流失主要原因至少有三:
厦门6月16日电(林永传 陈志坚)15日,《关于金融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政策发布会在厦门召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纪敏对该政策进行详细解读。
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
近年来,中国道教协会重点围绕“化什么”和“怎么化”等问题,引领、指导、推动各地道教界积极探索我国道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将坚持我国道教中国化方向不断引向深入。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带领全国道教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道教界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到道教工作中去。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为契机,组织全国道教界深入开展“五史”学习教育、“三爱”主题教育,厚植爱国情怀,增进“五个认同”。二是深入推进我国道教中国化。召开系统推进我国道教中国化研讨会,总结实践经验,凝聚共识和力量。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中华续道藏》编纂出版工程,继续举办玄门讲经等活动,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推动道教教义思想现代建构。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教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增强道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制定修订一系列制度文件,规范重要教务活动,不断加强对道教团体、道教活动场所和道教教职人员的规范管理,持续推动道风建设取得实效。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中国道教教育规划纲要(2022-2025年)》,统筹规划道教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中国道教学院在人才培养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培养“双通”高层次人才。重视道教院校统编教材工作,出台《关于开展道教院校共享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首次举办坤道研究生班、北京市道教教职人员大专班,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培训班,分层分类培养道教人才。五是弘扬道教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道教思想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返朴归真”、“为而不争”、“齐同慈爱”等思想理念,充分发挥道教在道德教化、健康生活、生态环保、文化传播、对外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讨道教文化的时代意义,以时代精神激活道教的生命力,实现道教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六是深化对外交流交往,讲好中国道教故事,提升道教国际影响力。发挥世界道教联合会的平台作用,扩大道教的海外影响。发挥好国际道教论坛对促进国际道教界交流合作的品牌效应。不断深化、巩固与港澳台道教界的传统道谊,定期举办联谊活动。
6月16日电(记者 李金磊)6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份经济数据。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3%。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3.0%、33.0%、30.5%、25.6%。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171亿元,同比增长5.0%。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各地各单位把开门教育作为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途径,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走好群众路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随着政策不断完善,这些年,帮扶低收入群体的力度、精度、温度显著提升。帮扶对象从低保和特困人员,延伸至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等各类低收入人口;对象认定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让“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相结合;帮扶内容也不再局限于物质帮助,而是“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总体上看,社会救助体系逐渐从“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拓展,兜底线、稳预期的作用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