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时人眼中的九一八事变,不能不看亲历这一历史事件的人的观察。在辽宁省政府与东北大学任职的金毓黻因为身处沈阳,亲历了九一八事变。9月18日晚上金毓黻为枪炮声与电话声惊醒后,睡不着觉而等待天亮。作为主政官员,金毓黻这天检讨道:“一月以来,日本各界昌言出兵占据满洲,报纸宣传,有箭在弦上之势,我方之应付稍形迂缓,且鲜负责之人,以致演成今夜之情形,思之不禁愧愤!”这一检讨直白,亦确乎公允。第二天,金毓黻即开始与其他官员讨论维持地方秩序事宜。没几天,金毓黻便回到了随意读书的消遣时光了。9月26日晚上,金毓黻自己开始学习日语。此后,金毓黻一度被迫接受伪职。
在人才培养中,学校和企业共定课程标准,共组师资团队,共建实训基地,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同步——让新兴产业和人才更好衔接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
在四川之前,河南、内蒙古、浙江、江西的省级党委科技委员会已经亮相。河南、吉林和四川的省委科技委员会,都是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主任。
在天津的清遗民郑孝胥,9月19日通过日本《日日新闻》送来的号外知道了九一八事变的消息。对于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的作为,9月21日,同样在野的郑孝胥在日记中有着类似的批评:“党人鼠胆,又不知立国之则,对此敌国,何谓抗议!应给护照与日本外交官,限三日出境,日本商民限一星期出境,然后敛兵待敌,犹可立国:不观比利时之抗德耶?”如前所述,九一八事变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给了国民党政权以机会,但是,最终抓住这个机会的自然只会是满清的复辟力量。这一天,佟济煦来和郑孝胥谈到准备到奉天筹备复辟事宜,郑孝胥答道:“若得军人、商人百余人出任倡议,脱离张氏,以三省、内蒙为独立国,而向日本上请愿书,此及时应为之事也。”
初任驻日公使的蒋作宾9月19日上午九时抵达朝鲜的汉城,刚到即被各新闻记者拿着号外告知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消息。于是,蒋作宾便忙于慰问朝鲜的华侨,同时致祭死难者。值得一提的是,刚到汉城时,蒋作宾就得到了日本在朝鲜的总督宇垣一成的殷切招待。当天中午,宇垣一成对蒋作宾称“不愿此事扩大”,蒋作宾认为“似言行不敷”。于是,这天深夜,蒋作宾即拜访宇垣一成,“陈说各种利害,要求即时停止军事行动”,对此宇垣一成的反应是,据蒋作宾的日记:“颇动容,允即电前方,若中国不来攻击,暂停进行,惟盼中国履行各条约,并愿援助中国统一。”在之后的几天中,“沿途日本方面保护、招待颇为周到”。
会商要求,要紧盯台风发展态势、移动路径、降雨落区,强化预测预报和会商研判,做好短临强降雨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直达一线。要严密防范山洪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督促指导地方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做到应转早转、应转尽转、应转快转,确保人员安全。要强化流域水库群调度,充分做好东江、北江等流域水库群调度运用准备,适时拦洪削峰错峰,最大限度发挥水库防洪减灾效益。
过上美好生活,是人们的共同期盼;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翻看“十四五”国家账本,“数”里行间可见政策力度、尽显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