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电 国新办2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成就。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介绍,“十四五”时期,预计我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将达到5.4万亿元。
为了满足西藏地区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提高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双向输电能力,国家电网公司开工建设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在工程两端的柴达木、拉萨2座换流站预留场地内开展扩容改造,将工程的输送功率从60万千瓦提升至120万千瓦,同时对工程原有控制系统进行全面升级,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工程总投资26.03亿元,于2024年2月获得核准、5月开工。
据预测,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约3.2%。自驾仍是假期出行的主要方式。
气象部门提醒,广西、云南等地部分地区将有强降雨天气,公众尽量避免在强降雨时段外出,出行注意交通安全。此外,四川东北部、陕西南部等地区仍秋雨连连。10月1日至4日,陕西南部、四川盆地东部到黄淮、江淮一带还将有一次较强降雨过程,陕南、川北8月下旬以来降雨几乎不断,土壤接近饱和,需注意防范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中药方剂也实现了剂型改良,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改良后的药物深受广大患者认可。“我们院内的特色制剂冠心平片,具有补气益阴养血、活血化瘀行气、疏经通脉止痛的功效,在患者群体中口碑良好。此外,养心舒脉颗粒、明心通脉颗粒等院内制剂,因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也为众多患者提供了更多中医治疗选择。”陈建东补充道。
科普法明确“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这要求我们将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据自身发展阶段和资源条件,实施差异化科普策略。对于科技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来说,重点或应落脚在加强基层科普服务网络建设上,通过“科普下乡”“科技特派员”等机制推动人才与资源下沉,努力补齐公共科学服务短板。而在科技资源富集的地区,或更应注重前沿科技动态普及与创新文化培育,通过建设高水平科技馆、举办国际科学活动等方式,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科技创新热情,营造鼓励自主创新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除了经济领域的专业赋能,上海市新联会还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上海市新联会的志愿服务团,打造“海上新力量·益路有新”全市新的社会阶层志愿服务品牌,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2万小时;而文艺服务团则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艺术送到社区、送到群众中。这种多元融合的“服务矩阵”,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专业力、创造力、服务力充分释放,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建设力。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