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以来我们英勇的中国同志所不倦地呼吁的民族精神、统一精神,在这迷途的侵略者之前,突然像一道现代的新万里长城似地耸立了起来。”1937年,法国《人道报》主笔古久里被中国军民抗击日寇的壮举深深震撼,发出这样的感叹。
9月1日电 (记者 朱延静)初秋的微风拂过东北的白山黑水,仿佛还能听见80多年前冲锋的号角;云南的滇缅公路上,夕阳为古老的石板镀上一层金色,仿佛在诉说着各族同胞用双手凿出生命通道的艰辛……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中,一面由5098张老照片组成的巨型照片墙,定格下中国人民艰苦抗战的日日夜夜,也象征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新生。河山既复,日月重光。当胜利的光焰划破暗夜,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由此开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在宏阔时空中熠熠生辉。
2023年3月,绥德县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绥德县院)在开展“寻访革命旧址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中发现本案线索,于同年3月29日立案,通过现场勘查、走访群众、调阅资料等方式,查明绥德县红军东征指挥所旧址现存周恩来旧居、彭德怀旧居等旧址共4座院落。除周恩来旧居外,其余3座院落均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院内杂草丛生、墙体风化严重,其中1孔窑洞垮塌,4孔窑洞存在严重垮塌风险,13孔窑洞破败不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相关规定,绥德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以下简称县文旅局)负有监督管理职责。2023年3月31日,绥德县院向县文旅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强旧址管理,制定保护措施,依法修缮旧居。县文旅局回复称该旧址属私有产权,且无专项资金,故无法实施修缮。随后,绥德县院协助县文旅局寻找产权人,通过积极沟通协调,产权人同意配合开展修缮工作。同年5月至8月期间,绥德县院多次跟进监督发现,旧址修缮工作仍无实质性进展。
乌拉特中旗有“鸿雁故乡”之称。每年春天,成群结队的鸿雁迁徙到这里。它们时而盘旋空中,时而栖息、觅食,此起彼伏的鸟鸣给草原增添了无限生机。乌拉特中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就有一条鸿雁大街。
新征程上,我们要发扬实干精神。抗战岁月“一把镢头一支枪”开垦出“陕北江南”,改革开放时期“三天一层楼”彰显“深圳速度”,新时代“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切成就都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一步一个脚印走,一锤接着一锤敲,真刀真枪地干,我们就能创造实打实的新业绩,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全国仅有的5株5000年树龄的古树均生长于陕西黄土之中,分别是延安黄陵县的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渭南白水县的仓颉手植柏和商洛洛南县的页山古柏。
在青山绿水间,“产业之花”次第绽放。通过旅游、农业、养殖多元产业协同发展,位于三峡库区的平河乡正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