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市官方表示,文化旅游节已成为促进区域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文旅搭台、经贸唱戏”,有效推动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完)
“这里拥有中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主任周立成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保护区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实施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淡水沼泽湿地总面积超过30万亩,建成“引、输、蓄、排”科学生态补水体系,构建“河—陆—滩—海”连通体系,加大互花米草、盐地碱蓬、海草床等治理力度,河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明显提升。
中国天气网提醒,近期我国多地天气变化显著,公众需注意及时关注气温变化,合理调整着装。南方地区高温消退,早晚渐凉,可适当增添薄外套。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可达15℃以上,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便于随时调整,避免着凉。
“之前听说要建光伏电站,我们都担心草场要是都被光伏板占了,去哪儿放羊?给它们吃什么?”今年28岁的共和县上塔迈三社沙优村牧民邓邓项秀告诉记者,作为世代靠养羊为生的牧民,曾因周边草场荒漠化加剧,使得羊群难以“果腹”,“那时大家都觉得光伏电站是来和羊‘抢草场的’”。
从青藏高原科学观测到远海通信保障、从草原生态精细监测到助力精准天气预报……中国浮空器(艇)技术正以“多面手”姿态融入国计民生关键场景。浮空艇团队表示,随着鲁朗试验任务取得的新突破,中国这一自主创新技术将持续向更稳架构、更高性能、更广应用迈进。
正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下称东博会)上,马来西亚白咖啡、印尼猫屎咖啡、老挝高原咖啡、越南滴漏咖啡等争相亮相,咖啡香弥漫。在这里,咖啡是传统与创新的融合,是跨境文化的交流体验,也蕴藏着中国与东盟的“啡”凡商机。
新疆棉花产业的崛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矮密早’模式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关键。”蒋平安解释说,“‘矮密早’即矮植株、高密度、早成熟,结合膜下滴灌,让种植更精准高效。水肥一体化就像给棉花定制‘营养餐’,按需供给,既不浪费又保健康。”
射阳港零碳产业园则另辟蹊径。夜幕降临,道路两侧的智慧路灯缓缓亮起,这些集成光伏发电、环境监测等功能的路灯,成为园区低碳基础设施的缩影。这里成立了全国首家园区级绿电绿证服务联合体,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绿电交易服务。园区已实现近海风电70万千瓦、陆上风电60.73万千瓦、光伏10.8万千瓦的绿电接入,年发电量34亿千瓦时,正打造长三角首个全绿电零碳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