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今天,像革命战争年代那种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然在继续。前无古人的事业,绝不会一帆风顺,越是艰险越向前。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谢必震表示,回溯历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谱写了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英雄篇章。台湾光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成果,彻底洗刷了民族屈辱,重新奠定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与法理基石。这两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共同彰显了两岸同胞不畏强暴、共御外侮、追求统一、振兴中华的坚定意志和伟大力量。
9月1日(星期一)下午3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将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第二场记者见面会,请华侨华人代表介绍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举行的纪念活动及其对抗战的贡献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当时,随着内地多城沦陷,茅盾、夏衍、邹韬奋等大批文化名人来港避难,一时群英荟萃。《华商报》油墨飘香,《大众生活》半年发刊30期,还大量翻印《论持久战》等名篇,让中国抗战理念广传海外,凝聚起港澳同胞与海外华侨的抗日热情。
我刚刚讲到网红知识分子,他们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他们重视情绪价值,重视叙事,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这个拿到教育上是非常有意义的。教育是什么?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关系的培养,包括我们讲传道授业,“道”是一条路,路是过程,是旅行。古往今来,教育的初心就是旅行,旅行就是组队打怪,组队过程当中,老师是一个领导者,我们是一个团队。以前老师是高高在上地往下灌输,今天不行。今天老师的角色更像是伴读,陪伴者,或者叫陪练,但是也要带一些向导,因为你对“路”更熟悉。我很喜欢“路”这个词,路不止有一条,学生很喜欢“点”,你也要跟他讲这个“点”到“点”之间的路,而且从一个 “点” 到另一个 “点” 的路不止一条,如果光注重结果,就看不到一条一条的路,而老师是有他的优势的,这也是一个面向思维的教育。今天不是面向结果,而是面向过程、面向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关税壁垒从来不是解决经济结构性问题的有效工具。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台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不仅未能挽救国内产业,反而导致全球贸易急剧萎缩,加剧了经济大萧条的灾难性后果。突破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推动国内结构性改革,而非筑墙设垒。发达国家需率先反思其贸易政策逻辑,摒弃零和思维,以开放合作的态度重塑全球经贸秩序,才能真正摆脱当前的增长困境。
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在多个重大纪念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念出他们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