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城镇化率30%—70%一般被认为是城镇化快速发展区间。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后期,一些显著特点会集中显现。比如,城镇化速度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城市发展将转向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并重阶段;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城市管理能力等不能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各种“城市病”有可能集中爆发;等等。总的来看,城市发展方式不合理带来的问题将显现,城市边际效用逐渐递减、资源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将不断递增。发达国家大都通过推动城市更新、促进存量调整等来应对这些问题。经过持续发展,我国用几十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城市化历程,城镇化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中后期,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9.4亿人工作和生活在城镇。同时,我国在高速城镇化过程中形成的粗放外延式发展方式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城市开发强度过高,人地失衡、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大城市病”凸显,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受到影响。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纠正盲目扩张“摊大饼”等错误倾向,在认识、尊重并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通过提升存量空间效益、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等措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山东大学讲席教授谢鹏程表示,盘活存量资源要精准定位文化IP价值,创新空间利用。用更年轻化,体验感更强的方式来呈现原有空间的特色文化符号。要挖掘空间的功能性,丰富商业业态,通过对老空间的改造更新,城市的历史会在新的消费体验中延续和创新。对每个人来说,新场景会让消费变成获得美好体验、提升生活品质与幸福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也能带来更多新产业机遇,带动就业,激发创新活力。
从城市发展目的看,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的本质是资本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城市空间成为一种特殊商品被纳入剩余价值生产体系,城市化的目的仍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是资本驱动的。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治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作为城市工作的重头,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作为评判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准。经过持续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富起来之后更加追求高品质生活,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期待也越来越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才能在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同时,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资深网球爱好者张先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原来就不好预约的网球场,在郑钦文夺冠后,更不好约了。”他说:“我经常打球的球馆最早预约时间是提前一周的早上七点,但是现在到点就秒没,手一慢就显示预约完毕。”
2024年以来,成都市医保局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参与长护服务,通过“课题支撑+政策指导”,分类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机构入住、居家上门或评估服务,并联合民政、卫健部门优化审批流程、加大政策扶持。截至目前,成都已有38家基层医疗机构成为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或评估机构,累计为超6000名失能人员提供多样服务。
布鲁塞尔9月2日电 (记者 德永健)比利时当局9月1日通报,比利时大肠杆菌感染事件波及全比12家养老院,造成8人死亡,目前尚无法确定污染源。
“种植园占地面积30亩,种植各类果树1800余棵,今年的西梅预计总产量能达到8000斤、梨1万多斤、苹果4万斤左右。”襄垣县绿色庄园农业公司项目助理韩颖说,能有这样的收成,离不开科学的种植管理。种植园一直坚持有机种植,施用农家肥,全靠人工除草、物理防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