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较2020年增加83%。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
“张家界拥有两个国家5A级景区,传统上以观光旅游为主,游客结构偏中老年和亚洲群体。我们希望举办街舞周这样的活动,让游客们知道张家界不仅仅有风景,更能在这里感受别样的文化体验。”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副局长田洪曼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当十八洞村的故事吸引老挝领导人的关注,当高铁技术在印度尼西亚落地,当菌草成为不少非洲和南太平洋国家的“幸福草”……中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
文创领域,先农坛天宫藻井冰箱贴成为“顶流”。申遗成功一年来,古建馆文创产品销量达51万件,销售额超4600万元。未来,古建馆还计划开发“可食用文创”,让“一亩三分地”的文化内涵融入日常生活,持续拉近公众与农耕文明的距离。
“我们构建了‘井、站、线’设备远程控制体系,实现了4151口油水井、106座场站、106条外输管线的全流程远程智能控制。”长庆油田第十一采油厂生产运行部主任陈彦云在介绍该厂智能化生产时作如是表述。
2023年冬天,沈君归第一次去长白山,停留时间短暂,但依然遇到了三四个同好,聊天非常愉快;今年夏天,他又到长白山,除了是粉丝,还多了一个身份:担任“稻米节”系列活动的志愿者。
“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发人深省。
据了解,广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柳州三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等工业机器人企业加紧开发新产品,拓展东盟等海外市场;并与东盟国家高校开展合作,推动工业机器人出口。长三角等地区的人工智能企业和创新团队看好柳州辐射东盟的智造优势,来柳州寻求合作、投资建厂。(完)